返回 网络写作实体出版指南三:关于报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网络写作实体出版指南三:关于报酬

文/汗青

俺又来乱说了。

不过呢,我先得说一句至关重要的话:以下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概不负责打架免谈。

开始。

前面说了些俺对写作时选题和书名的看法,有朋友问说繁体和简体的实体出版有什么不一样,这倒提醒了我,还确实有点不一样。

第一不一样的,是销售渠道。

一般情况下,繁体出版主要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主,那边情况的特殊在于其读者年龄比大陆的读者偏小一些,而且销售对象主要是租书店,也就是并不全部直接对用户。所以一般情况下,台湾繁体出版的数量大约在两千册左右,这已基本可以满足台湾地区租书店和零售的需求。同时,这也要求作者必须保证能每月交出7、8万字乃至15、6万字稿子,也就是大约一到两册的数目以满足租书者的需求,你后续的出版间隔时间太长,人家就不会租你的书看了。速度流写手其实是自台湾地区要求而开始的。

也所以繁体版很在乎连续出版,一本书如果20万字就结束了,一般是不太受欢迎的,也不太能得到出版机会。实际上,这几乎就是个连载的工作,黄易一月一集大唐,一写写了5年60卷,就是因为大量的租书者一到每月出新书的日子,就冲进租书店去问老板这月新书来了没有,所以没人愿意他收尾,都巴不得他能写上个10年……

这种形式,也基本决定了繁体出版是以稿费为主,有论千字算有论集算,因为印量几乎是恒定的,所以稿费的支付也比较快些,而稿费的高低则各社不尽相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身边出版过繁体版本的朋友打听,我就不多说了。

基于这些状况,我们可以知道台湾地区的读者年龄偏小,大约以初、高中生为主,因此对题材和文笔也要求不是很高,基本路数是YY加天马行空,如果再有点颜色夹杂调剂就更好。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初高中在看些什么书,再写成什么样就可以了。

大陆的图书销售则主要是通过书店,这样一来,读者的阅读成本就大为提高,而网络小说现在动辙百万字,要出齐至少也得6-8册,这样一算下来,一套书就要120-200块钱上下。

这就是为什么简体实体书用户以不在乎猪肉18块1斤的白领居多的原因。

简体出版的报酬,大部分是版税形式,稿费也有,但相对要少些。习惯上是书印完后三个月内支付,这个时间比台湾略长些。相对稿费制,版税制是国际出版业大部分出版人运用的惯例,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报酬制度。

而大陆的版税制度,还比国际通用的版税制度更倾向于作者,因为大陆一般都有第一次印刷,也就是首印数的约束,这规定了出版商最低要起印多少,而作者则最少可以得到这个起印数的版税。譬如一本17——20万字左右的小说,双方约定6000册首印,版税为7%,零售价为25元/册,那么你最少可以拿到10500元,出一本就是个万元户,哪怕最后一本都没卖出去也不关你事,该出版方倒霉(以上这些数字只是举例怎么计算,并不是实际运用的惯例,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事实上简体的版税价格,一般要略高于台湾地区。

国际上关于出版报酬的通用惯例,是以实际销售数结算的,换句话说,如果真一本没卖出去,作者是拿不到一分钱的。所以大陆的实体书的版税制度,是对作者相对有利的一种。

经常听见有人问,出版商会不会瞒报印数,来减少给作者的版税?我相信这是大多数作者很关心的问题。

我的回答是:当然会有人这么干。但这是一部分书商。一般情况下,出版社和规模比较大的书商,是不会干这种杀鸡取卵的事的,因为这对它多少没好处。

首先说出版社。在大陆,出版社是标准国企,不存在私营的问题,也不允许私营,甚至有的还是事业单位公务员编制,所以其财务制度按官方语言说是非常规范,按通俗语言说就是非常死板。在一个用一沓打印纸都要签字领用的地方,瞒报版税这样的事,没任何人会愿意出来建议和实施并承担责任,因为这钱首先不可能落到他自己口袋里,是归国家和企业的,而一旦出了事对个人的后果却很严重,轻则丢掉乌纱帽,重则扫地出门成为无业游民,你愿意为社里和国家税收而抛弃个人得失,去承担这个违法乱纪的责任及后果么?

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国出版行业的印刷是需要在经过资格认定的厂家印刷的,而去这样的地方印书,先要到新闻出版署开具准印证,这个证明上必须标明数量等等以备核查,这包括税务方面的核查,这本来就是为防止盗版盗印隐瞒真实印数而制定的措施,所以做手脚风险颇大。理论上说,印多少很容易查到,尤其是出版社做的书。

当然,这不是说不可以做手脚了,但基本上做手脚的都是一些私营书商,而且通常是不太大的书商。因为大书商通常手上有不少著名作者,一旦这样的名声传扬出去,那么首先就会遭遇作者流失的局面,这是很严重的问题,类似娱乐界著名签约艺人跳槽,对公司打击是比较大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比较有名的、大的书商,是不太愿意干这事的。

再一个问题,就是做手脚也只做在畅销书上,对普通作者,可以放心,一般做不到你身上。

下面的话有点难听了,心理素质不好的、对自己才华自信爆棚到芙蓉姐姐那样的,请务必跳过不看。

中国大陆地区一年要出20万种书,乐观地说,畅销书不会超过千分之一。基于网络小说创作本身的大环境,还有大陆地区在销售和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绝大多数网络小说的销售结果,是完成合同数销售,加印?门都没有,你想要加印出版人都不会愿意,明摆着赔钱谁干?不相信的话,各位可以提数据出来看看。07年网络小说能够成为畅销书的(这个畅销书的标准我想最少是单册五万以上,社科书等非小说类不算),有哪几本?诛仙、鬼吹灯、盗墓笔记、修罗道、梦回大清、飘渺录、兵王、死亡笔记等等,我个人相信加一起不会超过三十种。明晓溪的小说……坚决不算!不算的原因,是因为那是大陆实体书新一代琼瑶级别的大神,以单册书论,她一个要顶N个……算上她的话,我们大家伙都别混了,能被她活活寒碜死——同学们哪,不要忘记我上次说的话,要火起来,你得知道讨好女人,现在知道厉害了吧?

好了,07年出版的网络小说一共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的公司一家就能出四、五十种,其中大部分是一本书由1、2、3、4这样N册书组成。当然这样的公司不多,可也不少。而全国有五百二十八家出版社,民营书商至少数千家,当然他们并不都会去做网络小说,但只要有五家拥有这个产量(我认识的就可以数出不下五家来,)、一成人涉足网络小说,那么全年最少有三、四百种的产量。07年单是我过手的,17K一家的出版合同就是两位数,起点、天涯等等这些地方的作品还没算。事实上就我知道,整个出版行业出版的网络小说肯定不止这个数目。

但是,这其中相当部分网络小说的结局是直接被市场湮灭了,也就是淘汰出局了。你,甚至我这个行内人都没听说过还出过这么一本书。可见市场之残酷。

所以你压根不用担心瞒你加印的版税,因为加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你没资格到那个级别,尤其是一些小公司的签约作者,拿完首印版税你就可以开始庆祝活动了,庆祝对方没被你做垮而收不到钱。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不相信大可以去打听一下,大陆每年会倒闭N家这样的小公司。

再如果你的书有一天到了要加印N次的级别,那时候又没几个人敢瞒你版税了。

譬如明晓溪同学这样的,签约方只会加版税给她,有哪个脑子进水的会把下金蛋的鸡往别家赶?我就知道有位作者的书畅销后,出版方在支付版税的时候单方面将合同版税提高了几个点,为的就是能拉住他下一本书,免得他签别家去;还有一位是压根不仔细算了,一次直接拍几十万的整数出去给作者,大家舒服,于是继续合作。是谁我就不说了,涉及个人隐私和太多商业问题,但请不要质疑可信度,这不是江湖传言,是实在发生了的。

基于以上原因,瞒报版税这种事情,基本和大多数作者没太大关系。对绝大多数作者来说,如果你拿到出版合同,你就可以开始庆祝了,再如果后来又拿到了版税的话,那么请你千万不要忘记给你家MM买礼物拍MP进行第二轮庆祝。女同学请自己去买化妆品败家表示庆祝,一般不太有男的懂这个。

我曾经碰到过很多作者和我谈这些合同问题,不过绝大部分是因为不太了解出版行业状况而提出来的问题。话说谁不想多赚点钱,我也想啊,所以这个很正常,我理解也很尊重这种毫不掩饰的自信和想赚钱的欲望。

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作者,自我感觉完全没理由地良好到一塌糊涂,其反复纠缠很让我哭笑不得,以至一边谈一边不得不大肆进行腹诽:靠,你以为你谁啊?光起点和17K就有十好几万作者,个个都是觉得自己能写出好玩意才去写书的,谁不把自己当个事啊?不过凡事要有个度好不好,表和可耐的芙蓉姐姐去攀比……

不要说我善于打击人,我接触的作者至少是三位数了吧,我觉得可以说几句这样的话。

事实上,接触了那么多作者,我自己也写过一些东西,所以我想我是比较清楚每位作者在创作时的心态的,也很理解作者对自己作品那种视若子女的珍爱心情,因此如非万不得已,我不会轻易去打击作者。而且我也知道,通常每位作者都对自己的作品有很高的期望和信心,不然他还写什么,太监算了。

所以我尊重每一个作者。

遗憾的是这不意味着市场会因此买帐。

市场筛选的结果是,大约一半以上的作者能持平,这是不错的成绩,同时你有机会进行第二部作品的洽谈,如果你能保持这个成绩,那么你将慢慢成为一个好作者,火起来的机会会逐渐加大,因为你的机会比别人多了。

一部分作者的书,产生了成品压库现象,这就是被淘汰的,也意味着你是票房毒药,你只能换一个出版人去谈你的下一部作品。这样的作者不多,但也不少。

另外相当、相当少的那一点点人,成了畅销书作者,这意味他们可以收一大笔钱,而且下部作品早被预定,哪怕不知道名字和内容,这部分人估计只占百分之二、三,这还是我乐观的估计。

你有多少信心成为金字塔尖上的人?

所以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没红,那么就努力争取成为持平那类里的作者。有机会拿到合同,赶紧拿下,价钱可以谈,但不要过高估计自己,先找确实出版过实体书的朋友打听一下最近的行情(这个印数和版税,因公司不同时段不同,会有所浮动,而对无名新人一般也不太可能给出老作者的待遇),因为你是个新人,哪怕你出过书,换个公司也还是个新人,只要你在实体书市场还没有很高的知名度,那么对你的每本书来说,其实你始终是个新人。

所以,混个脸熟,始终是个好办法。(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