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四章:稳定与发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邓方,参见公子!”

邓方一身戎装,目光刚毅,作为第一任庲降都督,他为人轻财果敢,深得南夷敬服。

他为荆州南郡人士,随刘备入蜀,建立了功勋,逐步被提拔上来。

庲降都督的地位,堪比汉中都督,一南一北,守护汉室基石。

邓方能够担任此职,必然是刘备的绝对亲信,他也是荆州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邓将军,禅有失远迎。”刘禅客气了一句,他的确不知道邓方竟会亲自前来。

“公子过谦了。”邓方寒暄道。

“今日将军前来,可是有何要事?”刘禅慎重地询问道。

“不错。”

“近来南蛮躁动,皆因越嶲郡而起。末将听闻公子带兵入越嶲,担心出事。”

邓方没有隐瞒,直来直往。他肩负重责,自然要小心谨慎。

“禅也是前来解决争端,绝非是对蛮夷用兵。”刘禅诚挚道。

“那就好,那就好。以南中目前的局势,还没有到最糟糕的时候,公子千万不要挑拨蛮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邓方松了一口气,旋即又警惕地打量着刘禅,担心惹得他不悦。

“末将此次前来,还有一事所请。”邓方的神态逐渐严肃,此事似乎很棘手。

“何事?”刘禅肃然道。

“是这样的,糜将军征召了一些越嶲羌服劳役,为争端之始。”

“末将以为,必须将这些劳役放回去,平息蛮夷的怒火。”

“至于挖掘铁矿的矿工,完全可以从俘虏中挑选。”

邓方将目光放到了北伐俘获的七八万人身上,觉得如此安排才是最妥当的。

他是庲降都督,执掌着南中的军政大权,却命令不了糜芳。

因为糜芳背后站着的是糜家。

别看糜竺在朝堂上没有什么存在感,法正、诸葛亮都不会轻易招惹他。

当然,糜竺是谦谦君子,也不会随意与人结仇。

糜芳不同,身为军中宿将,跟了刘备几十年,他必须争一口气。

邓方拿糜芳没有办法,却要平息蛮夷的怒火,情急之下,他只好请刘禅出马。

尤其是听说了刘禅刚到邛都,立即拿捏了糜芳,邓方觉得此事成功率更高了。

“邓将军,越嶲夷王高定不是背叛过官府吗?”

刘禅没有急着回答邓方的问题,而是询问起高定的情况。

“是,蛮夷反复无常,为了稳定南中的局势,诸葛军师已经赦免了高定的罪行。”

“近来高定也遵守约定,与官府秋毫无犯。直到糜芳强征蛮夷部落,这才爆发冲突。”

“此次冲突,不仅是惹怒了越嶲郡蛮夷,南中各地的蛮夷都在关注此事,等待着上面的裁决。末将左右为难,只能施以缓兵之计,但这解决不了彼此的争端。”

邓方阐述了一遍,刘禅基本上了解了情况。

糜芳主张与越嶲羌打一仗,教他们做人,必须服从官府的徭役。

邓方主张将劳役释放回去,采取怀柔政策,以曹魏、江东的俘虏弥补空缺。

两人都是为汉中国考虑,向汉中王尽忠。

“邓将军,如果放了这些劳役,你有把握说服高定吗?”刘禅没有直接答应,而是细细询问。

邓方虽然直爽,但绝对不是傻子。他要是应承下来,以后高定再反,就是他的罪过了。

“回公子,末将有五成的把握。强征劳役始终不是正道,将他们放回去后,才能彰显出汉室的仁义,以此诚意向高定发难,纵使高定不答应,我汉军也占据着大义。”

邓方的思路非常清晰,却低估了高定的野心。

身为越嶲夷王,高定肯定不会让部族吃亏,官府释放劳役后,他必然会继续胁迫。

刘禅不想没完没了地妥协,因为他知道南中终有一乱。

但此举能够拖延高定的行动,延缓战争的爆发。

刘禅思忖半晌,沉声道:“我知道了,不过现在还不能下决断,我想去矿场亲自看看情况。”

“公子英明!”邓方抱拳道。

于是,越嶲郡守焦璜连忙去沟通、安排,糜芳却阴沉着脸色,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此等腌臜之地,公子去了做甚?”

听到这些话,刘禅心中已经有了猜测。以糜芳对蛮夷的态度,劳役的处境一定不会太妙。

“叔父放心,禅又不是没有见过世面,无论情况如何,都是以汉室为上。”刘禅安抚道。

糜芳恶狠狠地瞥了邓方一眼,邓方不甘示弱地回望。

两人都不甘示弱。

糜芳初来越嶲郡,就给邓方捅娄子,他们关系能好才怪。

现在邓方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自然抱紧刘禅的大腿。

糜芳带着众人出发,前往矿场。

春秋战国以后,青铜器基本上被淘汰,铁器登上了历史舞台。

汉朝需要大量的铁矿,以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执政者驱使大量的工匠成年累月在荒山野岭中找矿采矿。

《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为铸钱和冶铁,专门有“吏”、“卒”、“徒”,每年要驱使十万人以上去“攻山取铜铁”。

刘禅在占据南阳郡后,获得了数千名铁匠,完善了蜀中的冶炼工艺。

南阳郡在没有遭遇动乱之前,号称天下第一大郡,人口超过百万众,堪比一州。

但南阳真正闻名于世的是冶炼!

“宛钜铁釶,惨如蜂虿。”

南阳从先秦时期,就是楚国的冶炼中心,冶铸技术闻名于世。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促进了冶炼工艺的发展。

遍布南阳各地的打铁作坊,为天下之最。

刘禅获得这些铁匠后,全部安排到了直百司,再加上越嶲郡矿场的产量激增,汉军的甲胄数量、质量将获得飞跃。

唯一不稳定的,便是越嶲郡的蛮夷。只要解决了南中的麻烦,那么汉中国的飞速发展指日可待。

能否一举将江东甩到身后,就看汉中国对南中的处置了。

刘禅没有丝毫地掉以轻心,真正将此事当成宏图伟业来完成。

一个古代政权是否强大,盐铁的产量能够反馈出来。

蜀中的井盐产量是最高的,除了刘禅亲自掌控的盐井以外,诸葛亮也在极力地发展。

他曾亲临临邛井盐进行考察,并且设置了司盐校尉,负责管理盐业。

而负责开采铁矿、铜矿的官吏,称为司金中郎将。

盐铁成为汉中国崛起的重要支柱,为战争提供了资金支持。

其次便是蜀锦了。

蜀锦是汉中国打开外贸的重要基础,与直百通宝绑定后,为汉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为何江东商人知道直百通宝是一个坑,仍然愿意入坑呢?

“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

这就是蜀锦价值的霸道!

寸锦寸金。

在各种劣币横行的乱世,蜀锦可以作为流通的货币使用,而且是等同于“金”。

诸葛亮在军令《言锦教》中称:

“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军中之需,全藉于锦。”

曹丕对于蜀锦的无可奈何,可以从《与群臣论蜀锦书》中略知一二。

他号召群臣抵制蜀锦,结果没什么作用。

江东商人又怎么可能放过这一块肥肉,明知直百通宝是坑,他们也要往里面踩,大不了少赚一点。

盐铁、蜀锦是汉中国产业的支柱,再加上刘禅弘扬的蜀茶、琉璃(玻璃),相信很快就能恢复汉中国的府库。

按照刘禅的估计,大概两年时间足够了。

趁着这段时间,正好解决南中的隐患,开拓出一片新的市场。

在糜芳的带领下,一行人翻山越岭,去往矿场。

这条道路很明显被修整过,行人、马车才能通畅。

一路上,刘禅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关卡,都驻扎着重兵。

这是糜芳为了防止矿工逃跑,设置的障碍。

越往内,刘禅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他遇到了运输铁矿石的蛮夷,这些人骨瘦如柴,基本上都是光着膀子,身上全都是泥沟,皮肤黝黑。

这意味着什么?

糜芳并没有善待他们,只是让他们不至于饿死,甚至还需要饿着肚子干活。

要是把这些人放出去了,以他们对官府的仇恨,怎么可能不反?

放走劳役,不仅没有起到缓和与蛮夷关系的作用,反而会促使他们反叛。

刘禅不得不重新商榷与邓方的约定,所幸他还没有直接答应。

“邓将军,你仔细看看。这些人真的能够随意放出去吗?”刘禅低声询问邓方。

邓方也犹豫了,蛮夷尚武,他们在这里受了多少委屈,肯定会加倍奉还。

这些痛苦都会落在普通百姓头上。

“公子,依末将之见,还是有缓和的余地。这些蛮夷不可能一直待在此处,一旦仇怨结下,后果不堪设想。”邓方沉声道。

“哼!”

糜芳冷哼一声,辩解道:

“怕他们干什么?只要我军打赢了,他们只能乖乖听话。”

“本将可以保证,矿场里没有一个饿死的蛮夷。吃吃喝喝,我会少他们的吗?”

“等到劳役期限结束,他们都可以安然离开,并且获得一定的报酬。我已经仁至义尽了!”

邓方瞥了糜芳一眼,这叫仁至义尽?

看看这些瘦削的劳役,哪里还有蛮夷壮硕的模样?

一个个跟猴子一样。

“矿场死了这么多人,糜将军你都忘记了?”邓方冷冷地道。

“是本将杀的吗?”

“矿场坍塌,本将有什么办法。这是天灾,不是本将故意杀人。一些逃跑坠落悬崖的,只能说自作自受!”

“本将好歹追随了汉中王这么多年,岂是滥杀无辜之人?每个人的死,都有缘由,死亡名单记得清清楚楚。”

糜芳自认为没有做亏心事,说起来也是理直气壮。

“谁知道这些死亡原因,是不是你胡编乱造。”邓方不满道。

“邓都督!”

糜芳彻底怒了,咆哮道:“你自己去问问,老子什么时候故意杀人了?——除非他们先动手,伤了士卒。”

“呵,这不还是动手了?”邓方冷笑道。

眼看二人要继续争吵,刘禅沉声喝道:

“都闭嘴!”

一股上位者的威严,从他身上爆发,令糜芳、邓方都不敢直视。

矿场的劳役将近万人,为了让他们乖乖听话,糜芳不用一些雷霆手段根本不可能。

因此,刘禅根本不想追究这些问题,糜芳必然不干净。

但脏活必须有人干。

“如果能从别国俘虏一些劳役回来,也就没这些烦恼了。”刘禅暗叹道。

越嶲羌说到底,也算是在大汉的统治之下,只不过没有这么老实而已。

几百年的相处下来,他们已经逐渐接受了汉文化,曾经也为大汉纳过税,征战过天下。

这是一支可以接纳的力量!

但首先要扭转他们的忠心,除了战争、利益,没有更好的办法。

刘禅视察了矿场,实际上只是在外围兜兜转转,大概了解了情况。

“从今往后,劳役的工作时间限制在每天四个时辰,一日两餐必须是米饭,别拿稀粥来糊弄。”刘禅叮嘱道。

“这……公子你确定?”糜芳反问道。

“非常确定,在没有解决越嶲夷王之前,就以这样的标准执行矿场的工作,明白吗?”刘禅最终还是做出了决断。

糜芳懂了,却有些难以接受。

因为这意味着,矿场的产量将会下滑。

“公子,何必畏惧这些蛮夷,大不了一战。曹魏、江东都不是我军的对手,蛮夷算得了什么?”糜芳倔犟道。

“糜芳,你疯了吗?你知道南中的蛮夷有多少吗?得罪了他们,天下都要动荡!”

“王上说过了,对待蛮夷以怀柔为主,难道你要罔顾王命吗?”

邓方怒了,当场训斥糜芳。

“邓将军,你看看这些蛮夷,能够轻易放回去吗?刚出矿场,他们就会投靠至高定麾下,煽风点火,发动叛乱。”

“从现在起,你们二人都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出了差错,等着问罪吧。”

刘禅没有给他们争辩的机会,径直离开了。

这些蛮夷处理不好,将会持续拖延汉中国的发展。

“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攻破蛮夷?”

刘禅陷入了思忖当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