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5章 竞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陈浩然给季一涵打电话的时候,季一涵正在校长助理竞聘的现场。

陈浩然听到会场内的声音,问道:“你在开会吗?”

季一涵笑道:“当然,我在竞聘的现场。”

陈浩然笑道:“真是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你在开会,等你开完会,我再打给你。”

季一涵倒是很放松,笑道:“没关系,发生了什么事?”

陈浩然想了想,觉得不能耽误季一涵太多的时间,就简要地把楚望潮插手澜悦东方地产开发,逼迫腾龙集团让出项目的事情说了一遍。

季一涵听着听着就是一皱眉,感觉很奇怪,为什么一个堂堂的副市长会插手经济项目?这里边到底有什么利益关系?

季一涵问道:“你什么意见?”

陈浩然叹了口气道:“我担心我们顶不住压力。”

季一涵也沉默了,她承认陈浩然说的是事实,这种来自于政府层面的压力,不是一个民营企业能够承受的。她看了看时间,上面正在演讲的人差不多到时间了,下一个就是自己,于是说道:“下一个就是轮到我了,我这边完事,就去你那里,有什么事再商量吧。”

季一涵平静了一下情绪,不能不说,刚才陈浩然的电话多少影响了她一点心情。现在国家层面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则要退出市场经营行为,职能转向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可是,事实上,还是有相当的一些政府官员,出于经济利益或者个人利益,手伸的太长,管的太多,说好听是不懂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说的难听一点,还不是一个“贪”字在作怪,有贪官在市场经济就是一句空话。

季一涵发觉自己想的太远了,这时,就听见会议主持人宣布:“现在请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季一涵教授发表竞选演说。”

会场上响起温和的掌声。

季一涵站起身,暗暗长出一口气,稳健地走上讲台。这个讲台她并不陌生,她无数次站在这里,面对无数个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传道受业解惑。那时她觉得自己是一盏明灯,知识就是这盏明灯释放出的淡淡光芒,指引着茫茫黑夜中的航船进港靠岸。

然而,现在她不同以往,她不再是个老师,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建设者,一个引导者。很长一段时间,她并不在意当官,甚至对那些坐在行政办公楼里的处长、科长们嗤之以鼻,颇有微词。可是,随着她真正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切身实地地了解到社会关系的运转,她的想法也在慢慢地改变。现在她就在这个满是官员的会场内里,她渐渐觉得陈浩然的话可能是对的,你所能做的,将和你所处的地位成正比。就像那些历史伟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做的很多,也正式因为他们所处的地位。

季一涵的演说准备的很充分,她的表现力很强,不久就把现场的观众和评委带入到她的思想中,沉着而坚定地声音在会场上回响。

无疑季一涵的演说是成功的,会场上热烈的掌声给予了她真诚的回应。

在评委席上坐着的副校长梁庚宸眉头微微皱了一皱,很关心季一涵。他在学校主管科研和教学,季一涵也是他费尽心机才从国外引进的高级人才,为此,他教育部不知跑了多少次。他觉得季一涵的演说总体上是成功的,起码现场的反映不错,她的观点很有年轻人的激情和创造力。

不过,从他当领导的角度来看,季一涵的观点并不完善,设想当然很好,观点也正确,但从设想到实现的路径并不够实际,很多事都是知易行难,做比说不知道要难上多少倍。

他正在思考着,没想到旁边的杨震校长说话了:“季教授,如果,我只是说如果,你现在就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助理,你能向我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是方案,大力提升我们学校的综合实力。”

按照这次竞聘会的程序,竞聘者只是进行演说,并没有现场答辩的环节。现场几百号人的眼光一下就集中到了季一涵的身上,大家明显感到了杨震对季一涵的演说产生了兴趣。

季一涵刚要走下讲台,听到杨震校长突然发问,她愣了愣,略微思考了一下,并没有回答提问,而是反问道:“请问杨校长,您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成功,最负盛名的大学是哪一所?”

杨震没想到季一涵会反问他问题,想了想,斟酌着道:“我想是西南联大。”他说出了答案,然后向旁边的梁庚宸征询道:“老梁,你的意见?”

梁庚宸连忙点头道:“我同意杨校长的看法。西南联大确实很了不起。”

季一涵微笑道:“我知道,杨校长就是西南联大毕业的。”

现场哄的一声,一阵喧哗,很多人都啧啧咂舌,羡慕不已。

杨震双手下压,微笑着道:“既然季教授抖出了我的老底,我就说两句。对于这种最成功,最著名之类的评价,那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不同,结论也就不同。我之所以说西南联大是中国近代史最为成功的大学,是我的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因为我曾经就身临期间,感受过那里的学习氛围,经过了那一段颠沛流离的历史。”说着,他笑了笑,又说道:“向大家透露个秘密,严格上来说,我并不能算真正的西南联大毕业生,我最初的两年是在西南联大上的学,后来抗战胜利,西南联大解散,三校回迁,我就又回到了北京大学,我后两年的学业是在北大完成的。所以我是西南联大和北大的学生。”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稍歇,杨震道:“今天是竞聘会,我说了几句***,不过还是要回到正题,季教授,还是请你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如果你真的成为校长助理,你能为我们这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做些什么?”

季一涵道:“我同意杨校长说的,我也认为西南联大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成功,最牛的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这句话是中外学术界对西南联大的总评语。如果我们再概括一下,可以说西南联大之所以成功,归根结底就成功在无与伦比的‘西南联大精神!’”

杨振校长若有所思,不住点头。

梁庚宸笑道:“季教授,你把你的观点说的更明确一点。”

季一涵道:“其实,观点很简单,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团体,甚至任何组织都要有一种精神支撑,没有精神力量的实体是没有灵魂的。我们看一下西南联大的发展史,197年8月,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开始南迁,学生长途跋涉数千里,南下长沙,然后又辗转西迁至云南,行程600里,才抵达昆明,这其中很多人是一路走下来的。试问,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救亡图存的爱国心,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杨震微笑道:“大学精神?很好,你说说什么是大学精神?”

季一涵:“杨校长问我什么是大学的精神,我想借用西南联大陈寅恪教授的一句话,大学精神那就是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杨震微笑点头:“很好,陈寅恪教授的思想的确能发一世人之深省。”

季一涵道:“大家都看过《亮剑》,我也很喜欢这个电视剧,亮剑本身就是在铸造一个军队的魂,也就是精神,没有精神支柱的军队不可能打胜仗,不可能遇到强大的敌人时,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对于一所学校也是一样,为什么所有的大学都有校训,那就是一种精神的提炼。刚才杨校长问我,如果我是校长助理,我能做什么,我想,如果我能为我们滨海工大的人文精神的树立做出哪怕一点点的贡献,我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

杨震带头鼓掌:“很感激季教授对学校建设的关心和提出的很好的建议,我个人表示虚心接受,我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杨震扭头向旁边坐着的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沈为民示意,看他有什么问题。

沈为民向杨震点点头,说道:“这次竞聘会搞的很成功,生动活泼,没有死气沉沉,没有走过场,既然作为这次竞聘的评委之一,我也有个问题想请教季教授。”

季一涵纳闷这些人怎么都对自己紧追不放,别人都完成了竞聘演说就完事了,自己却迟迟连讲台都下不去。不过,她也明白,这并不是坏事,起码这几位领导对她是感兴趣的,有问题问,那就是在考察。

沈为民道:“我也是杨校长那句话,如果你是校长助理,一方面你是学者,你有你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课题;另一方面你是官员,你要承担一些管理的事务工作,要开会,汇报、讲话等等。我想问的是,你怎么协调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怎么样把这两种不同的身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沈为民不亏为搞组织的老手,不紧不慢问出的问题也很刁钻,一般来说,高校里的知识分子都很清高,不大看的上那些做办公室的政府官员。而且教师行业特殊,基本属于半封闭性质的工作,一般除了上课,很难见到这些人的身影,所以相当多的高校教师并不怎么把当官的放在眼里。

季一涵道:“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高校教师和政府官员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必定会有工作方式的不同,从而导致对一些事情的想法不同。可是,这两个职业难道就没有共同之处,或者可以找到某个结合点?我想应该是有的。当前,党中央提倡知识性领导干部,学者型官员,这一方面是对知识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全新要求。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老的经验已经过时,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知识就是两眼一抹黑,什么也办不成。我想作为学者和官员的结合点那就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学者的理想付诸于官员的实践,在共同服务于社会的进步上找到共同的目标。”

沈为民连连点头,他很欣赏季一涵的观点,这个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女教授很有思想,很有闯劲,更重要的是她没有一般官员的圆滑和狡黠,也许这将会成为她未来仕途上的一大弱点,但这个人是能干实事的人,敢说真话的人,他本人也最欣赏这样的人。

竞聘会结束。

不少人向季一涵祝贺她演说的精彩,无疑是博得了头彩。

季一涵也明白这一下她也得罪了很多人,这种出风头的事,她是最不喜欢的,可是偏偏让自己结结实实地出了把风头。

季一涵本身没把这次竞聘看的很重,她不认为自己是个当官的材料,想想那些开会、汇报、讲话就头疼。她心里还记挂着腾龙集团的事,此时,不知道陈浩然已经急成了什么样了。

季一涵一进陈浩然的办公室,见陈浩然正在悠闲地玩着手机,不时发出一声声低低的笑。

季一涵道:“陈总,我觉得好像也没什么重要的事发生。”

陈浩然见她进来,连忙把手机收起来,笑道:“结果怎么样?”

季一涵一愣:“什么结果?”

陈浩然:“刚才不是在竞聘吗?”

季一涵一笑:“什么结果都没有,不过是发表竞聘演说,哪能当场就决定。”

季一涵在沙发上坐下,问道:“澜悦东方这个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陈浩然道:“其实,留给咱们的余地不多,硬扛着也没有意义,我想还是放手吧。”

在路上季一涵也在考虑这个事,虽然让出澜悦东方很是可惜,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已经从被动转为主动,澜悦东方本来也没在计划之内,对于本来就没有的东西,就是让出去也就没必要患得患失。

季一涵道:“那下一步怎么办?”

陈浩然道:“我想把主要资金转移到碧海澜湾项目。”(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