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5、云涌(正统十四年,1449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正统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巳时,郕王妃汪舜华产下长女。

郕王很是高兴,五年抱俩,凑成了一个“好”字,都是嫡出,真是光彩啊!

郕王府里喜气洋洋,朝廷里却多少有点愁云惨淡。稍早前,接到了定西侯蒋贵的讣告;接着,送别迤北瓦剌使臣。英宗致书达达可汗,洋洋洒洒,除了回顾两国友谊,赏赐衣服金银,也提醒他不要生事;同时敕命宣府、大同、宁夏、凉州、甘肃等处总兵官及兀良哈等,护送使臣不许阻当,侵犯违者以军法处治。

这次会晤,双方不欢而散。

当年元朝败北,蒙古分裂,东西蒙古互争雄长,征战不休。

正统四年脱欢死,其子也先继位后,不仅漠南诸部全被征服,且东胁朝鲜,西略哈密,草原大半,尽为其所制。也先每年冬遣人贡马于明。最初所遣使者不过五十人,后贪朝廷厚赏,岁增至二千余人,并屡屡索要贵重难得之物。稍不遂,即制造事端,明廷所赐财物,不得不岁有所增。

此番他遣使2000余人贡马,诈称3000人,向中央邀赏,由于王振不肯多给赏赐,按实际人数给赏,并减去马价五分之四,因此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郕王对瓦剌显然没有任何好感,很是称颂皇帝的英明和王振的睿智。

汪舜华抱着女儿没说话,显然,历史的车轮就要碾过来了,但她偏偏束手无策。

二月里传来了好消息,一是御史丁瑄、指挥刘福击斩邓茂七于延平;稍后,王骥破思机发于金沙江,又破之鬼哭山,班师回朝。

英宗很是高兴,一边下令兵部重定官员合用皂隶数,严防官员虐害良善、贫民逃亡失业;同时,就准备出宫了。

三月初,还是亲自带着郕王百官,前往天寿山祭祖了。此前清明节,已经派官祭祀一次。

不管是英宗,还是郕王,都没有想到,这是他们的告别之旅。

四月初,汪舜华出了月子,抱着女儿进宫拜见太后太妃皇后。吴太妃对孙女还是很喜欢的,小丫头已经长开了,继承了父母的优点,不仅她爹爱不释手,汪舜华也星星眼:这么漂亮的孩子,都可以做画报了,居然是自己的宝宝,老天有眼啊!

虽然是亲侄女,但英宗显然没有时间操心名字,礼部也没有这个职责,所以孩子的名字就由两口子自己做主。汪舜华给女儿取名苹果,这时候到处都摆着苹果——这年头是用来闻香的,不是吃的。她刚开始不知道,吃了还发现虽然模样差不多,但和后代的甜脆不一样,松松软软的,熟透了又沙烂,不好吃。这才想起来,苹果好像是近代从国外嫁接的优良品种,才开始风靡的。

好吃不好吃不重要,平平安安最重要,于是赏了这么个名字,一边唱:“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

郕王乐了,还有这么多讲究?他老人家翻了几天书,赏给女儿一个大名:长乐,希望女儿一辈子都能快快乐乐的。

四月的朝廷噩耗不断。初一,处州贼犯崇安,杀都指挥吴刚。十多天后,湖广、贵州苗贼大起,命王骥前往征讨;接着,又遣御史十三人同中官督福建、浙江银课。

坏消息还在持续。五月初七,陈懋击破沙县贼。捷报还没有传到北京,开春以来不下雨,命太监金英同法司录囚;十多天后,侍读学士张益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第二天,巡按福建御史汪澄弃市,并杀前巡按御史柴文显。他们在征讨邓茂七的过程中,听信对方诈降的消息,没有催促进兵。

然而这还只是开篇。

六月初二,靖州苗犯辰溪,都指挥高亮战死。初八,南京故宫前三殿之一的谨身殿因被雷击起火,在暴风骤雨中化为灰烬。

消息传到北京,英宗下诏修省,同时诏河南、山西班军番休者尽赴大同、宣府。

次日,令西宁侯宋瑛总督大同兵马。两天后,大赦天下。

几天后,令平乡伯陈怀,驸马都尉井源,都督王贵、吴克勤,太监林寿,分练京军于大同、宣府,备瓦剌。

风起,云不曾散,反而黑云压城。

七月初一,守备偏头关都指挥使杜忠奏:瓦剌虏寇欲来犯边,其势甚众。

英宗命兵部即移文山西都司,令将偏头关下班官军催促,限七月以里到关防守,仍令忠将两班官军如法操练备贼。随后得到苗贼劫掠湖广武冈州及黔阳县,官军不救的消息。

英宗大怒,命兵部移文王骥,将失机官各杖六十,记死罪,还职督令杀贼,再畏事失机,处死不宥。

随后得到消息,浙江处州府知府张佑,统领民快王应参、王金礼率众杀贼一千余,徒生擒首从八十余人,获贼皮甲八百余领。

英宗大喜,下诏嘉赏。

七月十一,以直隶真定府武强县退滩空地五十余顷,赐真定大长公主;同一天,太保成国公朱勇奏官军缺骑操马四千七百八十七匹,兵部请求勘实,英宗着急,下旨不必勘,马上给!

也就是在这一天,瓦剌分道刻期入寇。也先寇大同,至猫儿庄,右参将吴浩迎战败死;脱脱卜花王寇辽东,阿剌知院寇宣府,围赤城,又别遣人寇甘州,诸守将凭城拒守。消息马上报到北京,英宗下旨:御驾亲征!

第二天,他就下旨在京五军、神机、三千等营官军操练者,每人赐银一两,胖袄裤各一件,鞋二双,行粮一月,作炒麦三斗,兵器共八十余万,又每三人给驴一头,为负辎重,把总都指挥,人加赐钞五百贯。

尽管今年以来,与北方关系急剧下滑,小规模冲突不断,尤其最近瓦剌四路大军南下,各方向一起发难,军事冲突升级一触即发,但群臣还是被皇帝将要御驾亲征的决定吓倒了。

两天后,七月十四,嫔御万氏诞下皇三子;吏部尚书王直则率廷臣联名上书,反对皇帝亲征,但英宗根本听不进去,他想到的是太祖、太宗都是以马上取得的天下,父亲宣宗最得太宗宠爱,也是因为文武双全,甚至跟着太宗起兵的汉王作乱,都敢亲自帅兵前往征讨。他承继祖宗基业,心心念念,就是开创一代盛世,名垂青史,现在机会来了,怎么可能放弃?

于是安抚群臣:“卿等所言,皆忠君爱国之意;但虏贼逆天悖恩,已犯边境,杀掠军民,边将累请兵救援,朕不得不亲率大兵以剿之。”

第二天就是中元节,派人前去祭长陵、献陵、景陵,同时下旨,命御弟郕王祁钰居守,驸马都尉焦敬辅佐,太师英国公张辅、太保成国公朱勇、镇远侯顾兴祖、泰宁侯陈瀛、恭顺侯吴克忠、驸马都尉石璟、广宁伯刘安、襄城伯李珍、修武伯沈荣、建平伯高远、永顺伯薛绶、忠勇伯蒋信、左都督梁成、右都督李忠、都督同知王敬、都督佥事陈友、安朵儿只,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野、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王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棨、通政司右通政龚全安、左参议栾恽、太常寺少卿黄养正、戴庆祖、王一居,大理寺右寺丞萧维祯、太仆寺少卿刘容鸿、胪寺掌寺事礼部左侍郎杨善,左寺丞张翔、翰林学士曹鼐等俱扈从。

勋贵元老,名将重臣,帝国的精英,几乎都在这份名单上。

礼部上言,圣驾亲征,当命有司给白金、彩叚、钞、绢布、衣服、红氊帽等物,辇送行在,所以备赏赐。

英宗根本等不及:“劳师动众,到宣府见有的,再给就行了。”

同一天,宣府总兵官都督杨洪奏疏送到北京,贼围马营已三日,将河水断绝,营中无水。

同一天,大同总督军务西宁侯宋瑛、总兵官武进伯朱冕、左参将都督石亨等与虏寇战于阳和后口,时太监郭敬监军,诸将悉为所制。师无纪律,全军覆败。宋瑛、朱冕双双战死,郭敬伏草中得免,石亨奔还大同城。

英宗更加愤怒了,下诏追封宋瑛为郓国公,谥忠顺,子宋杰袭爵;追谥朱冕为忠悫,子朱瑛嗣爵。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