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33、公主的玉镯(上)(建极九年,1466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建极九年在繁忙中到来了。历史上的成化二年是鸡飞狗跳、烽火四起的一年,这一回,也不算平静。

对于汪舜华来说,有两件事需要操心,都是喜事:

一是沂王的婚事。他明年就二十周岁了。大小伙子,该结婚了。

头代亲王不需要参加考封就可以册封结婚,这是当年定下了的,否则是不是太子也要考试通过才能当皇帝?

其他亲王的婚事都好办,人选都已经定下来了,包括父亲名声很不好的郑王;但唯独沂王例外,倒不是汪舜华害怕他突然来个复辟,毕竟这些年他小心翼翼的闭门自守,和朝臣甚至宗室都不来往,没有培植自己的势力。

汪舜华顾忌的是万贞儿,毕竟这一对太有名了。虽然这辈子万贞儿嫁过人,但汪舜华实在不确定经历了这样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岁月,沂王会不会一如既往的爱上万贞儿。

汪舜华曾经考虑把吴婉清也就是都督吴俊的女儿许配给他。这女孩儿不仅年龄和他相当,而且美貌出众,堪称内宫第一;才学人品都是百里挑一的。

只是转念一想,明宪宗那个倒霉的原配皇后不就姓吴,好像出身名门,难道就是她?

看着吴婉清的花容月貌,想到她只做了一个月皇后就被赶下台,实在不忍心再把她往火坑里推。太暴殄天物了,会遭雷劈的!

汪舜华不知道,明英宗虽然对周贵妃不怎么样,也曾经考虑过废储,但在儿子婚事上,真算费了心的,不惜兴师动众,前后折腾两年,一定要把天下最好的姑娘配给自己的儿子。

这样的选妃,即便不能说旷古绝今,也实在堪称罕有。可以想见,那场选美的前三甲,吴氏、王氏、柏氏,容色倾城实在只是起步价。

只是宪宗已经有了万贞儿这个灵魂伴侣,对父母的好意并不领情;甚至记着父亲不喜欢自己、想要废黜自己,恨屋及乌,对父亲选中的这三个女人也就没什么好感。吴废后当了一个月皇后就被废,王皇后一世夫妻三五夜,柏贤妃独子夭折后就悄无声息。

纵然当日漫天烟火,到头来不过一地心碎。

但要把谁匹配给他呢?吴婉清固然不能明珠暗投,但其他的女孩子也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凭什么被你漠视?尤其养在她身边的的这些女孩子,都是名门之后,父兄不是国家重臣,就是功臣元勋,根本不需要通过联姻来换取政治资本。要是女儿不幸福,人家嘴上不说,心里也会埋怨吧。

何况,废太子既不是自己亲生的,也不是名义上的儿子。汪舜华虽然不想虐他,但也没有坦荡无私到视如己出的地步。吴婉清的父亲吴俊虽然不是出色的将才,但一直勤勤恳恳办事,如今在后军当差,让他跟沂王结姻,汪舜华自认还没那么大方。

直白的说,隐帝的几个儿子,她还真不想在重臣家为他们选择匹配对象,增加他们在朝廷的影响力。

但这件事还不能不做,否则该有人在背后指点了。

当然,另外一件事更加重要:英国公张懋和永安长公主的婚事。永安长公主明年十七周岁,张懋今年就已经是二十六岁的大小伙子,即便在后世,也堪称剩男了。

要办婚事很简单,流程摆在那里,嫁妆什么的都是准备好的,关键是现在的公主府制度。汪舜华可舍不得宝贝女儿和丈夫分居,团聚一次还要看老妈子的脸色甚至行贿。此前太忙,没精力料理。当然这只是借口,她也不想做恶人,别人的女儿受了委屈,只要不说,她就当不知道;但是现在不行,自己的宝贝女儿,自己都舍不得让她受委屈,谁敢让她难受!

但拿永安长公主做引子,怕人家说三道四;没关系,有重庆公主,理由也是现成的,子嗣问题。

重庆公主是明朝有名的贤德公主,《明史》盖章:主之贤,近世未有也。

但那是因为她的亲弟弟是皇帝,太监宫女不敢责难她,这回亲爹造反死了,亲弟弟缩回王府努力做透明人,婶子虽然对她不错,但她绝不可能随心所欲;而且薛辅公务繁忙,经常出差,现在就跑到地方参加军屯清理,小两口一年到头难得见几次面。

过年期间没有太多的事,汪舜华就把周贵妃等叫进宫来,陪着太皇太后说话。

十年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吴端嫔、祝昭嫔相继故去,世宗的嫔御,只剩下杭贵妃、李贤妃、陈庄妃、陈恪嫔、许宁嫔五位。杭贵妃还好,其他四人又没有孩子,年纪轻轻的吃斋念佛,汪舜华有时候觉得唏嘘。这个牢笼,是自己编织的;但她可以放过宫女,这些先帝的嫔妃,却不可能再嫁;更何况都是三十多岁的人,又能嫁的什么好人家?

——已经去世的嫔妃,汪舜华下旨升一级,后事也可以稍微隆重一些。

——按照惯例,嫔妃应该葬于西山。只是世宗去世当年,隐帝的多位嫔妃去世,随葬地宫。汪舜华想他一人孤零零的,颇是冷清;又想这些女子生前寂寞,身后还要孤零零的,也未免不近人情。于是下旨,在德陵罗城外以西,兴建嫔妃园寝。嫔妃的坟茔和帝王陵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何况世宗嫔妃不多,因此园区不大,耗银不过三万。

嫔妃们很是感激,连太皇太后也赞了句贤惠,汪舜华的嘴角扯了扯,算是认了。

不能说没有酸楚,但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局势,何苦计较很多。

汪舜华不过偶尔照面,都能有这样的感叹,何况幽居深宫的太皇太后?孩子们渐渐大了,身边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剩下的都老了,自然很有“红颜弹指老”的感受;加上周贵妃母女时常进宫请安,重庆公主是她看着长大,性格也温婉,倒是渐渐生出了好感,虽不如永安姐妹亲厚,也当做自己的孙女儿了。

如今孙女儿回家,太皇太后最关注的自然是孩子的问题。结婚快一年了,还没消息,太皇太后还是很着急的;何况开了年,驸马又要出京办差了,因此催促重庆公主:“这些天就别到处走动啦,多在家和驸马团聚要紧。”

重庆公主忍住泪,叩谢恩典。

重庆公主没有说话,汪舜华有点意外。据她得到的消息,驸马薛辅应召的时间并不多啊,难道小两口感情不好?——转念一想,这种事情在后代都只能姐妹们关起门来说,何况大明朝?自己要维护女儿,重庆公主也要脸啊!

看来,还得另外想办法。

元宵节,是明朝重要的节日,这种时候龙蛇混杂,京城负责安保的各部门自然是要加强戒备的,尤其锦衣卫。

没想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夜,锦衣卫拿贼,贼没拿住,结果七拐八拐拐进一户人家,把那家给抄了,并在其中发现大量金银首饰,其中还有一个极好的翡翠镯子。在锦衣卫办差,多少有点眼光,发现这东西是从内宫出来的。

宫里的物件,一般都有特殊的标记,镯子上自然没有;但是其中有几块银锭,都出自内承运库。

事情大发了!居然是敢盗窃国库!

偏偏老太太还在后面嚷:“你们仔细着,那可是皇家的东西!”

马上踢了一脚,赏了一个巴掌:“好大的胆子,皇家的东西,怎么会在你这里?”

那老婆子口称冤枉:“这东西是我女儿的,是重庆公主赐给她的。”

别说,他女儿还真是重庆公主府的管家婆。

但锦衣卫不依不饶:“放屁!这银锭一块二十两,一共四块,公主怎么会赏这么多东西?尤其这个玉镯,不下千金,怎么可能送人?一定是偷的!拿下!”

事情很快报给等候消息的锦衣卫指挥使朱骥,他亲自入宫向汪舜华汇报情况。

消息已经传遍北京城,说什么的都有:“公主怎么舍得把贵重的镯子送给管家婆?是不是管家婆顺手偷的?”

也有人暗戳戳的想到了高阳公主:“驸马长期不在北京,会不会公主和人私通,这镯子就是定情信物?”

“驸马薛辅是忠烈之后,青年一代将领的佼佼者。这样的人物,偏偏匹配了隐帝的女儿,偏偏隐帝还有儿子。”

“太后会放心吗?”

“不会趁机剪除这个隐患?”

“阁臣的女儿能改嫁,公主不能和离甚至义绝?”

言官们已经开始摩拳擦掌了,然而事情当天就落定了。

汪舜华当即宣重庆公主回宫,太皇太后和汪太后亲自问话,周贵妃在一旁站着不许开口:“说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重庆公主懵了,反应过来跪地痛哭流涕:“自己真的没有做对不起祖宗对不起朝廷的事,这个陪嫁的镯子,确实是送给了管家婆尤氏。”

尤氏大家都认识。因为按照制度,公主下嫁后,必须派一位老嬷嬷跟着,全权管理公主的大小事务。——虽然这些年来放出了不少宫女,但总还有一些年龄太大剩下的。尤氏就是老宫女,汪舜华不爱管南宫的事,她是周贵妃挑去服侍公主的。

问题是:“你要赏赐下人,用什么东西不好,偏偏要用自己的嫁妆?”

重庆公主哭哭啼啼,唧唧歪歪了半天,大概意思大家听懂了:前几天她想招驸马薛辅进宫过夜,结果尤氏不让,说话很难听;没办法,正好手上带着这个镯子,就把它送给尤氏了,尤氏这才去招驸马了,后面的事,她真的就不知道了。

马上招来尤氏。

尤氏不明所以,说:“镯子是公主高兴赏的,自己前几天回家,为了表示孝心,就送给母亲,不知道怎么会被偷。”

事情串联起来了,重庆公主是无辜的,管家婆也很无辜,甚至很有孝心,这么好的东西先孝敬老娘。

按说皆大欢喜,可是大家都不会这么想:那个镯子可是嫁妆!是有特殊含义的。难道公主和管家婆的感情好到这个地步了?那么公主说的就是真的,这镯子不是送的礼物,而是行贿的赃物——问题是公主为什么要向管家婆行贿?

但凡行贿,肯定是有目的的。百姓向官员、下级向上级行贿,大家虽然不齿,但都能理解;那么公主向管家婆行贿图什么?就为见驸马一面?今天不能见、换个时间不行吗?

请放心,马上就会有答案。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