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九章 榆园策(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郭蓝衣久久凝视着地图。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清楚的知道,她心目中的天下到底是什么样子!

片刻后,她终于回过神来,对小红吩咐道:“快去,有请邓先生。”

不一会儿,脚步声响,一个灰袍中年人进来,文质彬彬,两鬓微白,看模样是郭蓝衣手下的谋士之流。

“这……”他望见桌上地图,细看之下顿时呆住了:“这……是天下地舆图呀?!”手指在纸上轻轻摩挲着,嘴里喃喃自语,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赵山对他笑笑,继续为对方讲解。

中国的军事地理格局,说复杂确实很复杂,毕竟疆土辽阔,几乎占据了整个东亚大陆。但是说简单又很简单:正如饶胜文等人所描述的,中国地理格局可以形象的划分为九大区域构成的“棋盘形”格局。

具体来说,四边、四角、加一个中原,就是整个地理形态的大势。赵山把长江、黄河、燕山、秦岭、大巴山、淮河等等地理标签一一标明,整个地缘格局便酷似一副围棋的“棋盘”。

历史上,每次改朝换代,最后的赢家总是起于四角,比如刘汉、李唐等起于西北角的关中平原,刘秀的东汉起于东北角的河北平原,朱明则起于东南的吴地。原因倒不复杂,因为四角从地缘上看比较安全,不会被几面围攻。根据这点再来看榆园一带,正夹在山东中部丘陵区与中原之间,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兼之又有黄河灌顶之势,地缘条件之劣,实在是无以复加!

“假如你们不打算跑路的话,”赵山对俩人笑笑,“那么在下有一策,或许对你们有所助益……联盟,控黄,经商,筑堡——此所谓鄙人的‘榆园策’是也!”这八个字,就是他精心炮制、打算忽悠对方的杀手锏。

“何解?”话音刚落,那邓先生便问道。

联盟是指榆园军内部的联盟,这个道理很简单: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只要多听听评书,不需要多高的知识便可以理解。邓先生早已取过纸笔,坐在那里奋笔疾书,打算把对方说的话全记下来;郭蓝衣听完微微颔首,显然对此颇为认同。

控黄就是控制黄河。当然,这个所谓的控黄,不是要控制整个黄河流域,那显然超出了他们的实力。而是控制对榆园一带威胁最大的河段,具体说来,就是豫东黄河大拐弯处。

“一定要打下兰阳,切记!”赵山盯着对方严肃告诫。郭蓝衣白皙修长的手指无意识点在图上那个位置,重重敲击数下,似乎要把此处敲碎。

经商是为了给榆园军体系提供财力支持,他给对方提了两个可行的选择:布匹和盐的长途贩运。

“为何经商只是布匹和盐?”郭蓝衣冰冷的容颜也显出诧异之色,“你所谓的经商,想必就是经世济民之道……难道经世之道,不应该以农为重吗?”

“呵呵。”赵山淡淡笑着。正常情况下,对方的想法是对的。可惜如今的大明是小冰河时期,气候寒冷,霜降频繁,灾害多发。榆园一带更惨,已经是生态失衡、社会结构瓦解的崩溃期,事实上榆园军兴起正是这种崩溃的体现——活不下去了,只有造反一途。而他还知道一点,历史上榆园军数十年如一日在乡间屯垦,企图生产自救,可惜直到最后灭亡也没有效果。

解释清楚这点很困难,尤其是对一群明朝人,于是他从历史、气候一直讲到水土流失、生态平衡,一通神侃下来,半个时辰才讲了个大概;那邓先生拼命写着,大冷天的居然满头是汗。

筑堡是一种战术手段,不过他的意思是让榆园军在整个活动区域内筑堡,这已经可称为战略方针了。历史上,榆园军的战略,按照他的看法就是一种“游*击战”的变种,平日里待在乡间屯垦,种不出粮食没吃的就出去抢,敌人打过来往榆树林中一钻。这种战略归根到底是没有希望的,因为得不到稳固的根据地,发展不起来。筑堡就是希望他们能够以堡寨控制交通孔道,在未来满清铁骑的冲击下,获得一块比较稳定的修生养息之地。

“联盟、控黄、经商、筑堡,倘若你们能做到这八个字,那么一旦天下大乱,我不敢妄言榆园军能否入主紫禁城,但是雄踞一方、坐看天下风云是没问题的!”赵山说完后,喝着茶笑着补充道:“蓝衣姑娘,我已遵守诺言,明日我等离去,就不劳姑娘远送啦。”

郭蓝衣沉默半响没有说话,片刻后开始忙碌起来,她小心翼翼收好地图,然后把邓先生手书的稿子整理好放入怀中,末了翻翻眼。

“那万两白银在哪?”

“噗!”赵东一口茶喷出来,没想到这女人心思如此细腻,居然还记得这茬!

“好吧,蓝衣姑娘,我且问你,”他放下茶杯道,“山东何处银子最多?”

“济南城的布政使衙门?”郭蓝衣犹豫着,目光朝四周瞄着,她只知道官府银子最多,可是那儿的官府多,她就不知道了。

“想必是鲁王府。”那邓先生接口道,“鲁王自太祖时期立蕃,至今已传至十数代,金山银海当不在话下!”

“济宁城的盐商会馆?”黄家小姐也参加这个智力抢答,在旁边小声嘀咕。

赵山摇摇头,淡淡说出答案:“当然是济宁城中的总河衙门……大运河贯穿南北,沟通两京,每年输漕粮百万石北上京师,银两数以百万计,哪里是其它地方能比的?!”大明崇祯年间,全国财政收入三、四百万两白银,漕银占一半,由此可见总河衙门的地位之显赫。漕银的输送不是持续性的,而是断断续续,积存下的银子存放在总河衙门内的蕃库,时多时少没个准数,但是一般情况下二、三十万两还是有的。

“你们往东截断运河,派人去和总河衙门谈判,不给银子不撤军。如此,万两白银想必不在话下!”他对几人详细解释。

“这样……总河大人就会给银子?”邓先生疑惑道。

“截断运河,等于掐断大明朝廷的命脉。不给银子?崇祯皇帝会要总河大人的脑袋。”

“我不信!”郭蓝衣双目斜视着他,俏脸一沉,“总河大人丢了万两银子,他就不怕皇帝砍他脑袋?”

“正因为他知道怕,所以才会给你们银子呀!”赵山双手一摊,满脸无奈:“总河大人分得清一万两银子和自己脑袋孰轻孰重,一万两银子而已……他怎么都会有办法补上!脑袋没了,可就再也安不上啦!”

邓先生双眼渐渐眯了起来,目光中异样的光芒闪烁着。(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