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金刚般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中午吃过大娘带来的饭菜,下午李海又忙活了半天,捕到的鱼只有十来斤了。人多,水中闹腾,这鱼儿就越来越少了。得等一夜的平静之后,这鱼才会多起来。

夕阳映红了半边天,也该回家了。把大点的鱼挑出来给了隔壁几丈远的大娘家,李海婉拒了大娘留着吃饭的邀请。剩下的鱼李海就拿回家了。

稻草混合泥土搭起来的房子,上面搭着茅草和河边的芦苇,边上用石块固定住。这就是李海的家。

一间堂屋,两侧厢房,再加上前院后院,面积也不算小。只是一个人住着显得冷清。不过对于现在的李海来说,他过得很是舒适。

留了几条鱼养着,杀了一条约三斤重的胖头鱼,在后院搭的厨房里炖上。饭都没煮,倒上村头王老汉家酿的米酒,李海就这样吃喝起来。

按照李家村的传统,做事的汉子能喝酒就得喝一点。李海年纪虽小,但也好这一口。练功累了,干活疲惫了,喝两口解解乏。

晚上还要去捕鱼,李海没敢多喝。这米酒虽然喝着不醉人,还有淡淡的米香。但喝多了,这后劲也不小。

三斤多的胖头鱼加上大娘给的蔬菜炖一起,全部被李海吃进肚子了,这还不算半斤的米酒。

没有一点醉人的感觉,李海来到后院处,又练起了佛功。一套《般若金刚掌》在李海手中使来,虎虎生风,颇有虎狼之力。

或许是因为没有正式出家为僧,李海发现这喝酒对修炼佛功并无大碍,也不知道上辈子的慈氏应身为何一点酒都不能喝。

自世尊地藏处转世,慈安便投胎于这李姓人家,被起名李海。按这世父亲的说法,国姓得配个有学问的名字。可惜村中都是大字不识的穷苦百姓,山上的寺庙又不敢去问。

有算命的先生路过,看到李海这小屁孩。听说还没起名,便来了这么一句:先天真气藏胸怀,虎跃龙腾入东海。

父亲一听,大喜!这词好啊,完全配得上我儿子,于是拿出了自己大半的家当。兴高采烈的算命先生拿着一百文银子,一溜烟地就跑了。完全不理会李海父亲喝几杯的邀约。

于是,李海这名字就这么定了。只可惜,父亲英年早逝。没能看到他儿子的虎狼英姿。倒是李海自己觉得很巧,本来就是叫李海,到了这一世还是叫这个名,不免有些亲切。

“咄……”

李海收腹,双掌抬起又下压。口里吐出一口真气。真气凝而不散,一丈远后才慢慢消散。身体内感觉有无数个细胞在蠕动一样,毛细孔里慢慢排出了一些脏东西。

终于又先天了,李海默默感叹。后院井台边有水,李海仔细地冲洗了一刻多钟,才慢慢擦干身子,换上干净衣服。

先天境界时经脉内的真气会对流经身体的各处进行改造,真气能外放伤人,也能附着于物上。起心动念,神识能透过神魂外放至体外两里多。

李海在母胎中处于混沌状态时,便开始自动运转《般若心经》。除了这根植于灵魂最深处的经书,其他所有的佛功神通都不见了。

也许是神魂经过灵气的滋润,也许是三世而生。李海发现自己神魂虽然被重创过,但现在却没有丝毫不适。反而更加纯净,通透。

李海十多年来,反复琢磨这《般若心经》。因为已经没有其他倚仗,只剩这本心经了。不管是为了立足于这个世界,还是超度那些渎佛之人。一身佛功是根基。

原本以慈氏应身修炼这《般若心经》的时候,李海以为这仅仅只是佛法上的顿悟之法。但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体再来修炼,却发现了不同之处。

《般若心经》是如实认知一切的终极智慧。是能够了解佛、悟佛、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根本大法。

或许是历三世而来的感悟,也或许是世尊地藏有过点拨。神魂的更加凝练让李海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根本大法。

从佛法上来说,般若更多的是走的禅宗的路。魔来斩魔,佛来斩佛,悟入空性法性,明心见性即为我佛。

而从佛功上来说,《般若心经》即是金刚般若,以忿怒状行慈悲心。每一个境界会显现一种护法神功,以护佑自身。

而现在浮现在李海神魂中的是《般若金刚不坏神功》。此《般若金刚不坏神功》是报身,应声,法身,三身一体统修。其特殊一处就在于此,不同于一般护体神功只修报身。

此护体佛功内外兼修,第一层有炼皮,炼骨,炼脏至铜皮铁骨之身。而二三层需修满第一层之后才显现。修到圆满,佛亦不能动。正应了世尊地藏所说,以不动如来为本。

以外力加诸于自身是第一层功法的要诀。以先天为修炼基础估计是因为先天对人体的初步改造,不至于刚一修炼即身体受损。

明天要开始修习这护体神功了,今天晚上一定要多捕点鱼,以补充修炼所需的营养。不过以李海目前的先天境界用来捕鱼感觉有些大材小用。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李海不管别人怎么想,也不管那些个佛陀如何行事。这一世,李海要做真正的自己。

隔壁的李大叔看天气是把好手,今夜有月也有云。在这个世界,能看准天气的百姓通常都是逼出来的。若是看不准天气,随便一阵雨,一个干旱,那老百姓就要面临减收甚至绝收的境地。而十抽三的税额是不管你收成多少,要以官府所定为据的。

听村里的老人讲。刚开始的时候,李家村因为是国姓,免劳役。税额是四十抽一,布两匹,每户有水田十亩多。

那时候可是好光景啊!能存不少钱,连桃花山上的寺庙都是村里捐助的。

可后来这税额越来越高,田却是越来越少。直到十年前,唐皇定佛教为国教,立烂陀寺释罗神僧为国师。

这下子就更坏了,为了供养修佛之人,这村里的田地大部分都给山上的寺庙占了去。

老人说道这里都是老泪纵横,这和尚不都是慈悲为怀的吗?怎么能做出这等没良心的事?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