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四章 炸毁汪精卫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其实就在何应钦召开这次秘密会议之前,陆军总部就已经派出工兵对汪精卫墓进行了侦察。顶点 23S.更新最快所以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就告诉邱维达,汪精卫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坟墓虽然不大,但是相当坚固。邱维达听了马崇六的介绍之后,于是决定用炸药炸开墓穴,而南京市市长马超俊则对邱维达说:“委座的意思是时间愈快愈好,因为还要整理和建筑别的东西。最好在一切充分准备好的条件之下,乘一个夜间就把它给处理了。”

于是邱维达决定在1月20日深夜12点开始炸墓,但是因为准备工作尚未就绪,临时推迟到21日深夜行动。为了防止外人知道炸毁汪精卫墓的秘密,在执行炸墓的前三天,宪兵司令部就派兵在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断绝行人交通,禁止游览,不许任何人接近。因为行动太过神秘,所以当时南京城内不禁传出谣言,称国民政府又要查捕汉奸,有些曾经在汪伪政权担任官职的人顿时都惶恐不安起来,有的逃出南京,有的躲了起来,上演了一出荒诞的闹剧。

邱维达安排第74军第51师的工兵营营长李东阳负责处理现场,根据工兵技术侦察的估计,大约需要使用150公斤tnt炸药才能把汪精卫墓全部炸开。实施爆破的时候,在现场进行监督的有马崇六、马超俊、邱维达等人。第71军工兵的爆破作业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炸开汪精卫墓的外层混凝土钢筋部分;第二步。炸开盛棺的内窖(即墓穴)。在执行爆破的时候,利用其他音响作为掩盖,以防止巨大的炸药爆炸声泄密。工兵们从墓基之下打入一条地坑,然后在坑内装上150公斤tnt炸药。炸药引爆的时候,只听得一声巨响,顿时泥石飞天,坟壳瞬间裂成了数块。

把墓穴炸开之后,在其中发现了汪精卫的尸棺。马崇六当即指示把汪精卫的棺材打开。对于这个指示,邱维达当时觉得有些突然,因为在之前的秘密会议上面。何应钦的指示很清楚,规定是“迁移”,而现在却将棺盖打开,又没有提出迁移到何处去的打算。邱维达虽然知道这其中有些不对头。但是不了解马崇六他们究竟在搞什么名堂。

棺材打开之后,只见汪精卫的尸体上面覆盖着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子,尸体身穿汪伪政府文官礼服,系藏青色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腰佩大绶,面部略呈褐色而有些黑斑点。由于入棺时使用过防腐剂,所以汪精卫的整个尸体还算保持完整,并没有出现腐烂。

打开棺材之后,马崇六立刻命令不必要的人员暂时退离墓地。由马超俊进行全面的棺内检查,主要是去寻找有什么陪葬物品。结果只发现在汪精卫的马褂口袋里面,有一张长约三寸的白纸条之外,这张白纸条上面用毛笔写有“魂兮归来”四个字,下款署名是“陈璧君”,据说这张纸上的字是陈璧君从日本接运汪精卫尸体回国之后所写,以示招魂的意思。除此之外,棺材里面还发现了一本汪精卫的手抄诗稿,虽然已经发霉,但是字迹依稀还可以辨认。诗稿之中的大多数诗作。先前都曾经在一些报刊上面发表过,只有最后一首《自嘲》,字迹歪歪斜斜,没有写明年月,估计是汪精卫临死之前的绝命诗。诗中这样写道:“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汪精卫墓内竟然没有什么贵重的随葬品,这出乎不少人的意料,这究竟是不是汪精卫自知罪孽深重,有意进行“裸葬”,还是怕之后有人盗墓,这个问题就和武则天立的无字碑一样没有准确答案。…,

马崇六当即吩咐工兵营长李东阳:“现在就把棺材装上卡车,今晚还要将墓地平掉,务使不留原来痕迹。”不过邱维达当时留了个心眼,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他暗示李东阳暗中留意。邱维达对马崇六表示,第74军应该负责到底,于是派李东阳“护送”运送棺材的汽车,以免中途发生意外。第二天清晨,李向阳回来向邱维达报告说,马崇六把汪精卫的棺材一直送到南京城西的清凉山,把尸体交付火葬场,只用了半个小时,棺材连同尸体全部焚化,骨灰被随便丢弃在路边的一个水坑里面,并没有留存什么。邱维达这才知道,马崇六是根据何应钦的另外一项秘密指示,把汪精卫的尸体给彻底销毁,所谓的“迁移”,只不过是在会议上面的一种托词而已。

在炸掉汪精卫墓之后,第74军的工兵立刻把墓穴给平掉了。邱维达在半个月之后的2月初,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特地驱车来到明孝陵游览,顺便到梅花山散步。邱维达发觉梅花山上面的景物已经面貌全非,在梅花山的南北两面,开拓了两条小径,培植各种各样的花木,周围环境,整修一新,与中山陵的秀丽景色,遥相映对,风景确是不错,只不过汪精卫墓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

到了如今,汪精卫墓的地面建筑,只有不远处的祭堂还存在,不过也已经改为中山陵园管理局的办公用房,如果不是知情人士指点,游人根本就不知道那是汪精卫的祭堂所在。

虽然炸毁汪精卫墓的行动非常隐秘,但是仅仅半个月之后,消息还是泄漏了出去。不久之后,汪精卫的大女儿汪文惺闻讯从国外赶回南京,她先到南京市政府,气势汹汹地要求会见南京市长马超俊。马超俊当然知道汪文惺是为了汪精卫墓被炸毁一事而来,于是拒不接见,最后只派了一位秘书出来应付一番,把处理坟墓的事情全部推到了陆军总部头上。

于是汪文惺又跑到位于南京黄埔路的陆军总部,求见何应钦,但是却被门前的卫兵阻挡。此后,汪文惺每天都来一次,坚决要见何应钦,但是何应钦又怎么可能见她呢?于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之下,汪文惺便耍起了无赖,在陆军总部门口又哭又闹,破口大骂,大声指责何应钦不应该把她父亲的坟墓给炸毁,说什么“南京不能葬,就让我运回广东去葬好了,难道又碍着你们的事了吗”,更有卧秽语不堪入耳。当时有许多南京市民在周围进行围观,守卫们怕闹出什么乱子,于是立刻出来一个卫兵长对围观群众假称汪文惺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喝令群众们散开。

但是就这么让汪文惺一直闹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想出了一个点子,他叫一个参谋军官出去,带上两名警卫员,身佩盒子枪,给汪文惺来了一个下马威,警告她说:“限你立刻离开陆军总部,否则就以捣乱秩序和袒护汉奸论罪。”汪文惺见势不妙,只好溜之大吉,炸墓风波这才终于结束。

在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之后,当时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孙科,命令对梅花山地面景观进行布置。开始准备在汪精卫墓原址上面建一个长方形的葡萄架,以供游人赏梅休息,但是后来考虑到葡萄架既不经久耐用,也不美观,且不适宜布景,于是便决定建造一座亭子。这座亭子于1947年落成,它是利用承建中山陵园内建筑的不法营造商的罚没材料,由中山陵园工程科工人,利用空余时间建造而成,因其位于梅花山,故而取名为“观梅轩”。…,

观梅轩东西长约16米,分为三间,东西两间凸出部分各设一个南、北进口。亭内四周设有砖砌栏杆,整座亭子为混合结构,顶覆蓝色琉璃瓦,黄墙红柱。为了避免游人把亭子和汪精卫坟墓联想到一起,同时给游人助兴,当时具体负责坟墓地表改造的沈鹏飞等人,根据梅花典故以及东吴大帝孙权的史迹,为观梅轩的南北入口拟定了两个额名和两副檐联,经孙科审阅批准之后书于亭上。亭南入口的额题是“观梅轩”,两侧楹联是“欣敌寇潜踪,景物依然,河山如故,此日花香鸟语,钟阜丽明,若同和靖重游,应媲六桥三竺;问吴王何处,坟坞已渺,史迹尚留,当年虎踞龙蟠,石城安稳,端赖武乡定策,永垂九鼎一言。”亭北入口的额题“放鹤”,两侧楹联是“天阙远瞻鸣鹤舞,孝陵回望伏龙眠。”所有额题和楹联均由孙科题写,“放鹤”二字的木匾至今犹存。

4月28日,在蒋介石离开重庆之前,乔治再次来到林园官邸和他商谈东北问题,但是蒋介石仍然坚持:“必须待军事上收复长春,然后才有和平之可言,届时政府始可考虑接受所提出的其他若干要求。”之后乔治又前往会晤周恩i,转达蒋介石的态度。周恩i低着头半天没有开口,最后才一改往日的协商口吻,斩钉截铁地说道:“如不能无条件停战,则亦不能接受政府方面之意见!”

乔治碰了一鼻子灰,只好灰溜溜地回到怡园,结果刚一回去,杰西卡就交给他一件用大号信封装填的公函。乔治打开一看,原来是重庆20多个人民团体写给他的联名信,信中声称:“重庆各界反对美国支持国民党政府进行内战,要求立即停止运送国民党军队往东北。”看到这封联名信之后,乔治的心情更加郁闷,于是索性就不再去想调停国共内战的事情,带着杰西卡和小拿破仑在重庆附近游山玩水,毕竟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即,以后想再来重庆就不容易了。不过其实乔治最想去的地方,还是重庆北边、涪江之畔那个被称之为“三台”的地方,因为那里才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