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九章 尧帝虚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尧山位居桂林城东郊,因秦时在此建立尧帝庙而闻名,后又有藩王靖江王陵雄踞于此,为其平添了几分魅力,观此山山峦起伏,万山红遍似火,好像蜿蜒的红龙,婉转碧绿的漓江缱绻龙脚,好一副火龙戏水的风姿卓越。

一叶筏舟悱恻漓江,穿梭在这如画一般的风景之中,让坐在筏舟上的吴敌等人心中产生无限遐想,连连感叹这桂林的山水美好,撑筏的是一位穿着青衫的瘦弱老人,叫做八公,他手里的竹篙好像是孙悟空手里的金箍棒,一撑一推,口里号子一喊,这叶筏舟便如箭一般撕开了漓江的平静。

八公一边撑舟,一边说:“我看你们这些人是第一次来桂林吧,尧山如画,虞山若诗,名山坐使人陶醉,豪饮当年似饮虹,咱们穿梭在诗画之中,那叫人间一大幸事”。

这番话不禁让人惊叹,桂林的筏舟筏工都是这么的富有诗人情怀吗?

陈惠说:“八公,郭沫若的诗被您引用得如此惟妙惟肖,您每天都活在这画里,难道就不厌烦吗?人都是有审美疲劳的”。

八公笑道:“女娃娃,这你就不懂了,桂林的山水每天都会有一丝变化,我们这些常年行走在水路上的人自然能够看得个仔仔细细,何谓如梦如幻?那是因为你永远都猜测不到这梦幻里下一秒会出现什么,让人无限期待”。

“好个如梦如幻,老大爷你不学那李太白做个浪漫主义诗人,实在是太可惜了”,香肠从竹筏上站起来,走到筏舟前头,驻足遥望,不禁感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操为什么不用来填绘这桂林的山水呢?”

“哈哈,小伙子,人活一世,哪里要那么多为什么,他来了就来了,没来就没来,就像那尧山上的尧帝庙一样,千古流传,即便它不存在了,可是谁又能否定它的曾经呢?”,八公呵呵一笑,道。

“噢?还有这回事?”,吴敌眼前一亮,这些常年生活在本地的土著居民很清楚这些事情,便问道:“八公,您说这尧帝庙不存在了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事很正常,秦时建立的寺庙距离现在几千年之久,期间风云变幻,世事沧桑,后来又被唐代的白鹿禅师居住并改为白鹿禅寺,可终究还是抵挡不住时间的洗礼,已经变成一堆废墟了”,八公解释道。

“噢,世间沧桑皆如此,不提也罢”,吴敌感叹了一句,心里却是疑惑不已,尧帝庙虽然已经变成废墟,自然就没有多少人前往观看,可是它起码还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这座寺庙自从唐代时期起就已经改名,传到明代时期,自然要用也是用其后来的名字,可是朱守谦留下来的信息却是说尧山尧帝庙,他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这个疑惑同样存在于陈惠的脑海里,她朝着吴敌眨眨眼,吴敌意会,便说:“八公,你说这桂林山水如梦如幻,每天都有一丝变化,那么你最期待的又是什么呢?”

八公老眼一眯,笑道:“我呀,最期待的就是这尧、虞二山什么时候才能够再现一次尧帝虚影,那就不枉此生了”。

“噢?这是怎么回事呢?”,吴敌问道,难道说朱守谦所说的尧山尧帝庙便是指的这个尧帝虚影的出现?

“这个嘛,我也是听我的祖辈流传,据说这两山之间在明朝的时候出现过一次奇景,那就是某天晴空万里之时,忽然风云变幻,这两山之间便忽然降临一个虚影,他身着紫袍,头戴金冠,摇首一指,定于尧山脚下,便有了后来的靖江王陵,这等旷古绝伦的奇事不知道惊艳了多少岁月,我这辈子就是期盼这等奇事能够再现”,八公笑着说道。

“原来是一个神话传说,希望您能够如常所愿”,吴敌笑道。

这时,筏舟已经驶到尧山脚下,八公把筏舟停在了岸边,他说:“你们只是游客,听听也就算了,快上岸吧,尧山到了,你们可以随途观光”。

辞别八公之后,大家正式踏上了尧山这片神奇的土地,靖江王陵广袤的陵区不断的呈现在众人眼前,大量的游客在这观光旅游,一派繁忙景象。

王麻子夹在队伍中间,说:“掌柜的,照我说来啊,刚才那八公说尧帝虚影,我倒觉得应该是朱守谦自己鼓捣出来的,尧帝点地,那些帝王都遇不见,一个藩王碰上了太假,当年朱元璋废掉朱守谦也是因为其不守礼制,从这里也能看出大概”。

吴敌说:“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就算真有尧帝现身,那肯定也不是点地这么简单,咱们还是先上山看看再说吧”。

根据信息,尧帝庙的遗址位于尧山山腰处,期间要围着靖江王陵的风水墙外围的山路行走才能到达,大家沿着山路而行,不时能够看见靖江王陵里透露出来的森严景象,和在遵化清东陵所见到的清东陵如出一辙,都是采取的牌坊、神道、宝城宝顶、前寝后陵的建筑方式。

要说区别的话,那就是这片王陵埋葬的藩王除了中央的陵寝颇具规模以外,其他的陵寝都呈缩小化的趋势,其实这一点也符合当时明朝的兴衰历程。

从朱元璋伊始,明朝逐渐走向辉煌时期,那时国力强盛,各代藩王集钱、权、吏于一身,在这方天地就是这里的土皇帝,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后来朱棣篡位成功后,大肆削藩,剥夺了他们的权力,仅留下了他们充当寄生虫的角色。

到了明朝中后期,仅仅供养这些寄生虫,明朝的国库就不堪重负,自然用在陵墓修建方面的资金就更少,这规模自然而然的就会缩小,可以这么说,这片陵区既是建筑史的一个发展历程,同样也是当代社会经济面貌的一个真实写照。

两个小时后,吴敌等人到达了半山腰的尧帝庙遗址处,相比山脚的人流如织,山腰的风景虽然瑰丽无比,可是在人气方面却如这残败不堪的寺庙遗址一样,萧索之味很浓。

(前章里因为我没有看清楚的缘故,尧山尧帝庙和虞山莲花地两个名称被我弄错成虞山尧帝庙,尧山莲花地,现在更正过来,请读者见谅。)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