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 怪异的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奈何这个神秘人自从发送这份邮件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张晓鸥通过多方面的侦查依旧没有验证到这名神秘人的准确信息,于是,张晓鸥开始对这个神秘人发送的第二封邮件进行论证。

这份邮件里所说的是一封关于目讲僧在江浙奉化棠云汪家村建螺星塔和螺星潭的故事,相传明朝初年,村中常有山洪旱涝发生,以至于百姓生活在水患之中,这一日村口处忽然来了一个叫做目讲僧的人,自称乃是堪舆大家,精通风水之术。

汪家村之所以洪涝灾害不断,乃是“山口朝北,煞气太盛”的缘故,需要建立一座六层楼高的螺星塔,底部直径约20米,顶部高近20米,以合北斗朝太白之数,挡住煞气。

建完螺星塔后,目讲僧又指导村民在村中挖了一口“螺星潭”,又称“缸湖潭”,与螺星塔相对。螺星潭直径15米、深12。5米,潭壁由鹅卵石块砌筑,上圆下尖,自水面至潭底逐级缩小,也有六级。

目讲僧认为,村口的螺星塔指天,象征男性,而村子里的螺星潭向地,象征女性。两者相互辉映,可谓阴阳相合,天人合一。

自古以来,对于风水之术,从不乏信奉之人,当时的汪家村人听从了这个目讲僧的建议,果然,自建立这一塔一潭之后汪家村水患销声匿迹,百姓再也不需要饱受水患之苦,不由得大家都奇了,这个目讲僧怎么这么厉害,到底是何来历?

应该说人肉搜索这个事情从古便有,只是没有如今网络上流行的人肉搜索那么精密准确而已,也因为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以至于当时盛传着几个版本的传言,即便是当时的《宁波府志》上面也做过明确的记载:“目讲僧,不知何许人,隐其姓氏,或云元进士,晦迹于僧。或云为陈友谅参谋,反败逃匿为僧。”

这样的记载在当时好像是疑团阵阵,谜一样的难题,可是用在今天的眼光来看,其实这个目讲僧是元进士的说法几乎是不成立的,因为元王朝乃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乃是“由夷入夏”,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并野蛮的把人群分成了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蒙古人乃是一个游走于马背上的少数民族,其文化的传承与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谓是格格不入,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兵与秀才的关系,有理说不清。

也正因为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导致元王朝的前期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举办科举制度的,那么前期也就不存在进士一说。

当时的社会蒙古人在政治上重用的乃是色目人,即除却蒙古人、汉人、南人以外的外国人,这些色目人对科举这个玩意不太感冒,也不太懂那一套,所以儒者千百年以来“学而优则仕,读可荣身,耕可致富”的信念被彻底的践踏在了蒙古铁骑之下,士大夫文化式微,自然自宋朝遗留下来的社会秩序瞬间崩溃。

可是,自千年传承下来的儒家文化,那种讲究君臣伦纲的观念依旧深入到了每一个士子的灵魂之中,谁也无法抹灭,到了元王朝重新开启科考制度的时候,南人与汉人就算是忍受着巨大的耻辱也依旧选择了这一个行当,并且热衷于那个处处提防他们的主子,即便是到了元朝破灭被驱逐回北漠的时候,这些为臣的汉人和南人大部分都选择了跟随,因为他们的节操不允许忠臣侍二主的情况发生。

而那些遗留下来的旧臣则大部分归顺了明朝,虽然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可是断然不会出现遁隐的情况,因为愿意留下来的自然不会有那么坚贞的秩序观念,同样也不会安心的去守着佛祖和青灯为伴。

如果目讲僧真是一个进士出身的身份,自然不会选择这样的一种方式进行结束,要不然实在是对不起他所学的儒学理念。

如此说来的话,那么目讲僧的来历就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陈友谅的部下,因为只有这些草莽出生的人才不会具备士子身上的那种效愚忠的气质,更不会为了所谓的节操而把自己置于生死线上,自然也不会顾及以何种方式行走世间。

分析到这里,张晓鸥的心里已经有了计较,他有一个感觉,总觉的这个目讲僧的来历远远不止是陈友谅部下这么简单,不由得他对手里的这个山洋指盒以及汪家村里的那一塔一潭来了兴致。

既然那个神秘人说此盒牵扯到了陈友谅的身后事,而且关系到了红巾军纠缠不清的瓜葛,那么多半在汪家村那一塔一潭之中有些些许秘密。

这种强烈的探索念头,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疯狂的滋生着,张晓鸥沉思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就坐上了去往奉化的长途汽车,然后又转去往汪家村的中巴车,经过八个小时的长途颠簸之后,终于出现在了汪家村的村口处。

望着汪家村四周的山川地貌,张晓鸥忽然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一瞬间他猛然想起这不正是那山洋指盒里的山川地貌图吗?

经过打听,张晓鸥教授和当地汪氏族长汪必凡搭上了线,声称乃是做民俗文化的研究而暂时隐瞒了其真实的来意,毕竟牵扯到国家考古的相关论证工作,在没有水落石出之前,是不便透露真实情况的。

汪氏族长汪必凡乃是一个热情好客之人,见张晓鸥是国家级的专业人士,便派了四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陪同,就螺星塔和螺星潭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考察。

通过考察,张晓鸥在走上螺星塔顶端的时候,刻立在上面的石碑可是让张晓鸥了解到了这一塔一潭的来历,确实出自目讲僧不假,而有一件很诡异的事情便是那石碑底下的四枚石砖之中分别镶嵌了四枚山洋指盒里才有的奇怪部件,这不禁让张晓鸥感觉到奇怪,难道说那神秘人提供这个信息的时候早就已经知道了这一潭一塔之中的秘密?

于是,张晓鸥把这四枚部件给取了出来,见天色已晚,当夜便留宿在汪家村,以此寻找山洋指盒的秘密,当他把这四枚部件安插到盒子里去的时候,便发现这盒子里面的部件便会自动旋转,重新组合出一副新的纹路图,在放大镜的探索之下便瞧出这是武汉南岸嘴附近的山川图,其中一处豁然标记着汉王墓这三个字。

这个发现可谓是让张晓鸥感到兴奋的同时又感觉诧异,这个目讲僧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就是陈友谅的部下,至于叛逃一事,只怕是胡言乱语,依照其能耐,替陈友谅埋骨才是真,不过他既然把自己的上级领导给埋入这里,为何又要制作出这样的一个盒子出来呢?而且,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这盒子里既然还空了四十个格子没有安插部件,那么它们剩下的又会在哪里呢?

想来想去,张晓鸥教授也没有想出个头绪出来,因为他第一次发现不能用正常惯性的逻辑思维去判断和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长途跋涉的关系,又加上张晓鸥年纪也比较大了,思考到后半夜的时候,张晓鸥便躺在床上安睡过去。

却不料,这一夜,张晓鸥教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他置身于一座奇怪的殿宇之中,四周闪烁着幽绿色的火焰,殿宇之内的横梁之上吊着不计其数的盔甲,乍一看去好像是无数上吊的士兵吊死在那里,组成了一副离奇诡异的画面,看起来让人感觉毛骨悚然。

而殿宇中央摆放着一张巨大的龙椅,似用鎏金打造出来的,上面端坐着一个身材伟岸的男子,身穿金甲,颈系红色披风,可那一张脸却是戴着一副黄金面具,让人无法知道面具底下到底藏着的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不由得,张晓鸥壮着胆子朝着那龙椅走去,可每走一步便让他感觉身边好像似有嘤嘤鬼语环绕,通过耳朵直接硬塞进来一般,他想说话,却发觉自己的嘴巴好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无论如何也吐不出半个字。

待他走到近前之时,他想要掀开那副面具,却不料在触碰的一霎那,殿宇之中的幽绿色火焰突然“嘭”的一闪,顿时化作滔天火焰燃烧,非但不炙热,反而让人感觉格外阴寒,而那些悬挂在横梁之上的盔甲全都降下,整整齐齐的摆成一个方阵,无一例外的是,那些盔甲之中,什么东西都没有。

这么个怪异的画面让张晓鸥感觉格外的害怕,因为单独一个人处于这些离奇的场景之中,没有几个人能够跟没事的人一样,尤其是属于未知的那一部分范畴,因为谁也弄不清楚这到底是哪里,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时,那端坐在龙椅之上的男子突然站了起来,大手一挥,那些盔甲如同有了灵识一般朝着张晓鸥扑了过来,那气势好像是千军万马冲过,片甲不留,张晓鸥分明能够感觉到一阵又一阵的痛楚在传递,是那样的真实,不由得他痛苦的呻吟出来。

“啊……”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