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15

在绵绵的秋雨中,王昊宇和张姝华迎来了他们从教生涯的第一个开学日,虽然读书生涯经历了无数次的开学,可这一次却完全不同于以往,以往是以学生的身份去学校报到,而今天是以老师的身份迎接学生们来报到。虽然昨夜两人都没休息好,虽然两人心中都各自有各自不便启齿的心思,可是在这个日子他们还是不约而同地放下了各自心中的顾虑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迎接学生报到的工作之中。

可能是因为下雨的缘故,一直到九点才有学生零零星星的来报名,杨校长和另外一位老师也是在第一波学生到学校后才来到学校。王昊宇和张姝华见两位前辈老师过来赶紧走出教室跟他们打招呼,可那位姓李的老师只是象征性的打了个招呼就直接走进了那间所有老师都在里边办公的大办公室,杨校长努力地舒展着那拧成了疙瘩的眉头,苦笑着说:“真不好意思啊,有点事耽搁了一下,你们俩好早。”王昊宇礼貌性地说:“我们就在学校住嘛,比你们比方便的多,再说下了这么多天雨路也不好走。”

这时办公室里传出了李老师那满含怨气和怒气的声音“当然了,你们是大学生嘛,我们这老胳膊老腿的哪能赶得上你们的步伐。”

这话、这语气令王昊宇和张姝华面面相觑,还是张姝华反应快,接过李老师的话说到:“李老师这玩笑开的让我们可无地自容了,我们这刚从学校出来啥都不懂,还要您和杨校长多多指教呢。”

杨校长那刚刚想要舒展一下的眉头又紧紧地拧成了疙瘩,他不无尴尬地苦笑着向王昊宇和张姝华解释到:“老李最近有些事不顺心,你们多包涵一下啊,学校的事先辛苦一下你们二位啊。”说完也走进了大办公室。王昊宇喃喃自语道,“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了,今天怎么这个样子。”张姝华接着说道,“就是啊,好像有点针对我们的意思,还有那位年长点的张老师没来。”

“是啊,会不会是因为不欢迎咱们过来呀?”王昊宇的眉头也罩上了一层愁云。

“这个我觉得应该不会吧,说到底咱也是给他们村的孩子教书啊。”张姝华蹙着那两道清秀的眉毛说道。

学生们还在陆陆续续地来,王昊宇舒了口气对张姝华说道,“唉,先不管这些了,给学生们报名吧。”两人又开始忙活学生报名的事了。

大概过了能抽两根烟的功夫,杨校长终于和李老师一起来到了他们给学生报名的那间教室,两人的脸色都稍微有点缓和,但还是基本上不说话。

那阴沉的脸和那阴阳怪气的话让两个年轻人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张姝华是抱着极大的体谅甚至是同情来面对李老师“最近有些事不顺心”这件事的,于是很快也就释然了。

一向心思缜密的王昊宇多留了个心眼,他隐隐觉得张老师的缺席和李老师的恼火是和他俩的到来有关系的。于是他趁着杨校长上厕所的档追了过去,他想问清楚心中的这些疑惑。

“杨老师”王昊宇紧走了两步赶上去。

“哦,王老师,辛苦了!”杨校长和善的笑了笑。

“李老师今天怎么了?还有张老师为什么没来?”王昊宇一口气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哦,老张……他不教书了,今年教育局对全县的教育系统经行了一次大整顿,裁了一部分民办教师,老张就在被裁掉的队伍中。”杨校长说出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一番说辞

“不对呀,那李老师也是民办教师呀?”

“这个,不是咱这边学生多老师少吗,咱这三个村子一百来号学生,咱三个根本教不过来呀。”

“杨老师,您实话告诉我吧此次教师人员的调整是不是和我们俩的到来有关?”杨校长的话进一步印证了王昊宇的猜测。

“这……哪能呢?这是上边的政策,与你们没关系。”杨校长显然是被王昊宇这一问给问懵了。

“杨老师,你就实话告诉我吧,是不是因为我们俩的到来占用咱学校定的教师名额,所以教育局才决定裁员的?”

“这……真的没有的事,你别多想了。”杨校长说完就转身要走。

王昊宇上前一步拉住杨校长的胳膊说道:“杨老师,你就实话告诉我吧,你越是这样我心里越是不安。”

“这……你……”

“杨校长,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你还要这样犹豫吗?”

“唉……”

“杨校长……”

“那好吧,你既然都猜到了那我就实话跟你说了吧。”

原来事情真的就如王昊宇所料,其实全县早在三年前就对教育机构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整顿,但是由于落羽村小学过于偏僻,始终没有人愿意来任教,所以这里除杨校长外的两位民办老师就得以继续任教。这次有王昊宇和张姝华两个大学生自愿来这里支教教育局当然不愿意再续聘两个编制外的老师了。但他们只是从教育经费以及教育队伍的建制来考虑问题的,根本没有考虑到如此一来势必会让村里人产生志愿者挤掉了两个民办老师的看法,在这个把情分看的重于一切的小山村里,村民们虽然清楚地知道这两个年轻的受过专业的高等教育的老师和那两位只受过八十年代高中教育的民办老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为了安排这两个年轻人而辞退了那两位兢兢业业地在村里任教二十多年且每家都有人上过他们的课的老师这是感情上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这样一来将会让村民和两个支教老师产生很大的矛盾,会给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

杨校长正是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才去镇上和学区校长据理力争,但那位脑满肠肥的校长却告诉他,县财政本身就紧张,教育经费不可能养闲人,杨校长前前后后总共往学区跑了五次,最后也只争取到了一个名额,这就意味着两位民办老师只能留下其中的一个。他让妻子在家里备了一桌酒菜,把两位老师叫到家里喝酒,想在酒桌上把这事说清楚,然后商量一下看看到底留谁。酒过三巡之后他终于艰难地把这件事说了出来,那两位老师愣了好久后之后才开口了。张老师说自己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了,学的那些知识也落伍了,所以应该自己退,把张老师留下。李老师则说他自己一直都想去外边打工,只是这几年村里一直没老师自己走不开,这次既然有大学生来,也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出去闯闯。两个人各执己见,讨论了半晚上也没个定案,他们彼此都不好意思让对方退下来而自己留在学校。杨校长虽然心里明白不管是论精力还是论学问李老师都是更加合适的人选,李老师是当年商南师范学院的毕业生,至少还是受过专业教育的,而张老师只是县高中毕业的,况且张老师今年都51岁了,也

确实有点精力不济。但这些话他只能藏在心里,他不忍心也不可能做出抉择。最后实在争执不下,张老师提议采用最抓阄这种延续了千百年但依然是人们心里最公平的这种抉择方式。

杨校长裁了两张一样大小的纸片,在上边各自写了“留”、“去”两个字,然后团城一团,放在一个杯子里使劲摇了好久才倒出来让两个人各自抓。结果张老师抓了个“留”,而李老师抓了个“去”。两厢情愿各无怨言,最后就按照事先的约定,张老师继续留校教书,李老师自谋出路。

可是如此一来却让王昊宇和张姝华两个支教老师陷入了极大的窘境,他们本来一片赤诚,想为这个村子里的教育事业做出一点贡献,但是没想到因为他们的到来却给学校原本的教育机构造成了这么大的冲击,甚至使一位勤勤恳恳从教十几年的老师失了业。知道整件事情的本末之后王昊宇和张姝华两个人各自都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之中,他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支教之举产生怀疑。这件事对于他们的支教事业而言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这件事能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解决将关系到他们是否能顺利地正式走上他们自己真正的支教之旅。

开学的第一个周末,王昊宇独自一人去了一趟学区。这一周对他和张姝华两个人来说都是备受煎熬的一周,虽然乡亲们见了他们依旧客客气气的,但他们总觉得人们看他们的眼神不对劲,甚至有时候能感觉他们走过去之后人会对着他们的背影指指点点的,他们把这一切都归因于是乡亲们嫌他俩挤走了李老师。他找到学区校长,想说服他们继续聘任李老师在落羽小学教书,至于工资,他说可以从他自己和张姝华的工资里边扣一部分。但那位脑满肠肥的学区校长根本就不接他的话茬,无论王昊宇怎么说他总是用各种理由给顶回去。而这件事无论怎么合情合理它就是不合规,王昊宇只能寄希望于领导们感情上的理解,一旦人家不理解,或者说不愿意去理解他自己也毫无办法。

在学区碰了一鼻子灰后他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学校,看到他这副神态张姝华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回来了,吃过饭了吗?我做了饭给你在厨房留着,我已经吃过了,你没吃的话就吃点。”她没有问事情的结果,只是简单地打了个招呼。

王昊宇决定把事情跟她仔细说说,“唉,事没办成,那学区校长简直就是个老油条,无论我怎么说他就是不答应。”

“这事本来就很棘手,人家教育局的决策也不是咱想改变就能改变的。”张姝华看着义愤填膺的王昊宇说道。

“哎,我回来的路上就在寻思实在不行就在省城给李老师找一份工作吧,找一份轻松一点的工作。”王昊宇看着永远都是那么平心静气的张姝华说道。

“这个找是能找到,就是不知道人家李老师愿不愿意去,毕竟省城对于他们而言还是有点远。”

“这个,我也想过,既然要去外边那就一定要找一份工资待遇和工作内容都好一点的,这样他去的几率大一点。再说了,李老师家儿子上大一,女儿上高二,他家负担也重。”

“哦,那你看吧,你觉得可以就试试。”对于王昊宇的决定张姝华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嗯,好,我先找同学问问有没有合适的工作。”

“好的。”

“我还真有点饿了,你晚饭做的啥?”

张姝华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道,“我还能做啥,就是个炒土豆丝和凉拌黄瓜,土豆丝好像有点焦,你凑合着吃点吧。”张姝华这一个礼拜多以来一直要求自己尝试做饭,如果放在之前她会理直气壮地接受她的“宇哥”为她做一切,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一切都不一样了,她没有理由长期接受王昊宇给她做饭,一想到将来要面对那个长发女子她的心就像谁用手揪一般一阵阵的疼。

“哦,不错不错……”王昊宇本想开句玩笑,但一想到他俩目前的关系还是把后边的话憋回去了。他们两个现在完完全全就是以普通的同事关系相处的,甚至连同学关系都不复存在了。王昊宇每次看到张姝华拒绝自己为她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就像灌进了一壶滚烫的开水一样难受,他好几次都想不顾一切去表明心迹,但那可恶的理智总是告诉他“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再说,否则弄不好连同事都很难处下去了。”可是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机会他自己也想不明白。

王昊宇吃晚饭就拿出手机把自己通讯录里的人齐齐地捋了一遍,想找出能给张老师介绍工作的人,最后将目标锁定在了一个小学同学和一个大学期间做兼职认识的主管身上。他先是问了那个小学同学,人家说正在出差,大概两周之后才能回来,回来后再帮忙给打听。于是王昊宇又拨通了另外一个电话号码,这个人虽然一直对他都很热诚,他也在人家手底下做了好几次兼职,但王昊宇出于受惠于人而不能报答的自卑和不愿麻烦别人的自尊一直没找他帮过忙,但这次王昊宇实在是没有别人可以找了,他的大学同学都是刚刚毕业,自已尚且立足未稳更无力顾及别人,而且大都天南海北各奔东西,留在西京的也寥寥无几,目前只能找这位熟人了,当他向对方说明情况后对方很爽快地就答应帮他这个忙了,说给他打听一下 。过了不到半个小时,那人就给王昊宇把电话回过来了,说是他们单位要招聘一位门卫,王昊宇刚才跟他介绍的情况看起来符合招聘要求,还说如果这边确定了就尽快上岗,随后他把公司的招聘简章也给王昊宇发过来了。

王昊宇一看招聘简章上的条件张老师都具备,就是不知道薪资待遇张老师满意不。他本想去找张姝华把这事跟她说一下,让她那边就别找了,顺便再商量一下怎么去跟张老师说,但是一看表都已经九点多了,时间不早了,他便给张姝华发微信说了一下,张姝华听到这消息自然也很高兴,因为她自己找问了半天还没问到合适的工作,随后两个人也商量了一下决定第二天就去找张老师跟他商量这件事。

连绵不绝的秋雨终于刹住了闸,那久违的太阳也露出了虽然娇艳但已经不再炙热的笑脸,王昊宇骑着从陈村长家借来的自行车向张老师家所在的南峪村走去。在刚才借车子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张姝华本来说是借两辆自行车,两个人一人骑一个,她嘴上说的是两个人一人骑一个车快一点,但心里想的却是不想坐在王昊宇的车子上。然而陈村长说去南峪村的路过去的时候是一路下坡,回来的时候是一路上坡,只能有一半路骑着车,另一半路是上坡骑不了得推着车子走。王昊宇听罢便坚持说骑一辆车自己载着张姝华,她也知道王昊宇是一片苦心,再加上旁边还有其他人在场她也不

好意思坚持,于是就尴尴尬尬地坐在王昊宇的自行车上向张老师家奔去。

路上张姝华向王昊宇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虑,“你说的你那个朋友可靠不,现在这件事本身就很微妙,万一如果那件事靠不住的话这事情就更难办了。”

王昊宇回过头看了张姝华一眼说:“没问题的,这个人办事很牢靠,上学期间我在他手底下做过好多次兼职,他既然说了那就应该没问题。”

“哦,那就好,但愿今天能一切顺利。”

去南峪村的路果然如陈村长所说,一路都是下坡。王昊宇载着张姝华轻轻松松地就来到了南峪村。

王昊宇和张姝华的到来着实让张老师夫妇大吃了一惊,他们两个开始没提给张老师介绍工作的事,而是就自己的到来而导致张老师离职的事进行了诚恳地道歉,他们理解张老师的心情以及他的处境,毕竟人家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十几年,如果能再坚持几年的话顺顺利利地退休还能领一份退休金。可是现在呢?中年失业,好多事情都得改弦更张重新规划,其中艰难自不待言。所以王昊宇和张姝华商量好了今天来首先就是要赔礼道歉,取得张老师的谅解,无论张老师和家里人怎么埋怨他们都受着。

不出他们所料张老师的妻子陈桂英脸色很难看,跟他们连个招呼也没打,张老师让她去倒点水她出去就一直没再回来。但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张老师却没有一句怨言,反而转过来安慰他俩:“这俩娃说的是啥话嘛,我就是再糊涂在这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分的清黑白的,首先我自己心里知道,无论是我们的教学方式还是我们的知识都早已跟不上时代了,严重落伍了,我们的学生一上初中就差距现出来了,只是这几年一直聘请不到老师,我也就继续撑着。你们不知道,每听到一个学生因为学习跟不上而退学的消息我这老脸就没地方搁。再说了,我就是一个高中毕业学历,连个教师资格证都没有,被裁掉那是迟早的事,就算不是你们也会有其他的年轻老师来。你们不必自责。你们能来我真的很高兴,也很欢迎你们的到来。”

听张老师这么一说王昊宇和张姝华揪着的两颗心也放松了,王昊宇随即准备提出自己此行的另一个目的。

他先是试探性地问道,“张老师,你愿意去外边上班吗?”

“能行呀,只要有人要我就去,只是咱这没去过外地想出去都没有门路啊。”张老师爽快地说道。

“是这啊张老师,我在西安那边有个朋友,他说他们那边要招聘一个安保人员,平时的工作就是登记进出的人员和车辆,工资是每月3600元,包吃住,每个月有三天假。你看这个咋样”王昊宇说着在手机上翻出那张招聘简章给张老师看。

听王昊宇这么一说张老师也顾不得看那招聘简章直接问道“待遇这么好,这活我能干吗?我在咱这儿教书一个月才两千五。”

“工作挺轻松的,你看招聘简章上说的,就是每天登记一下进出的车辆和外来人员,您做这个应该没问题的。”张姝华把招聘简章上的信息指给张老师看。

“哦,那能行。只要人家要我就能行,你说我这家里,女儿上高中,儿子在上大一 ,我这压力也大呀,这么好的工作去那儿找呀。”

张姝华似乎还有点疑虑,又对张老师说:“这个你家里能走的开吗?你要不然和阿姨再商量。”

“商量啥呀,不用商量,家里就那几亩地。往年我教书,地基本山也都是她一个人在种。”

“看把你能的,都不知道人家要不要你。”陈桂英这时才端着两杯茶来到客厅。

“这个你放心阿姨,我跟我那个朋友把张老师的情况都说清楚了,他说没问题,单位人事上的人他都认识,到时候让他带你去应聘就行了。”王昊宇信心满满地说。

“那可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娃呀,你们不知道,这段日子我都快愁死了,你说家里供两个学生,老张一丢了工作这家里的经济来源可就断了。”陈桂英说着靠在张姝华的旁边坐了下来。

“没事的阿姨,您不用这么客气。”张姝华说。

“你们也别见怪啊,你说我这农村妇女见识短,碰到这事心里一下子就乱了,我还埋怨过你们的,刚才还给你你们甩脸子。”陈桂英尴尬的说道。

“好了,别说了,你今天炒俩菜,我和两个孩子喝两口。”张老师吩咐完妻子转过来对王昊宇和张姝华两个说道,“二位老师,我这穷宅陋舍也没啥谢你们,今天就在家里吃个便饭啊。”

“真的不用这么客气的张老师,这都是应该的,毕竟是因为我们才导致您失业的嘛。”王昊宇真诚地说。

张姝华接着说:“是啊,您能谅解我们我们都已经很欣慰了。”

“啥都不说了,是你们太善良了,我失业根本不能怪到你们头上,你们也没义务给我做啥。现在你们给我找到了一个更好地工作,我应该感谢你们。都坐吧,你们今天来了,我也就把咱这边的具体情况跟你们详细说一下,你们对咱这边的教育状况应该是没有我了解的多的。桂英你去做饭吧。”

“哎,那你们先坐着说话,我去做饭了。”陈桂英的声音里洋溢着欣喜。

见陈老师夫妇这么热情,王昊宇和张姝华也不好意思再拒绝,于是就坐下来听张老师给他们介绍村里和学校里的事情。

张老师告诉他们在落羽村学生的辍学率一直都是居高不下,学生是小学升初中流失一大批,初中升高中流失一大批,再加上平时辍学的学生,能顺顺利利读完高中的学生都不到两成,而能上大学的更是几年才出一两个。这并不是说乡亲们不重视学生的教育,而是因为当 地人真的是太落后了,有些家庭根本无力承担学生上学的费用,有些则是孩子由于小学没打好基础,上了初中和高中成绩跟不上,迫于学习压力就自动退学了。前一种局面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他真诚地希望这两个年轻的大学生能扭转后一种局面——提高村里的教育水平——不要让孩子再因为学习跟不上而辍学。

另外张老师还透露了一个令他们大吃一惊的事件,就是村里的两大支柱——杨校长和陈村长虽然表面和和和气气的但暗中一直都在较劲,谁都不服谁,都想压过对方一头成为村里的领袖级人物。所以让他们在这两个人中间一定要保持中立,不偏不倚,如此他们这两个外来者才能在村里站稳脚跟。

对于前一个事情他们倒是早就有所准备,也对当前工作有一个通盘的规划,他们甚至还考虑过如何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但是后边说的这个情况却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也是他们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件事。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