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定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苏倾之像只小鸡仔一样,被韩旭和姜宥维一左一右夹在中间出了如悦来酒楼。

虽然心中有一万个心不甘情不愿和一万个别扭,但苏倾之还是打礼向两位致谢,“多谢二位方才帮苏某解围。”

韩旭是早已心上一计,没打算就这么放苏倾之走,大手一抓他的袖头擒住他的手腕,一脸坏笑,“不是说好一起去听曲的嘛。”

“嗯?何时……何时说好?”苏倾之小脸一绿,懵圈了。

姜宥维一把擒住了苏倾之另一只手腕,和韩旭一模一样的坏笑,“刚才说好的呀。”

韩家的车夫把马车停下,韩旭和姜宥维就跟提溜小鸡仔一样,把苏倾之拎上了车。

“欸……我不去啊,我不……”

朱雀大街灯火辉煌,车马人流熙熙攘攘,在这好一派繁华热闹景象中,一个接了黄柬的二等参政被“绑”到了——

“盛乐坊!”苏倾之手脚俱颤,哆哆嗦嗦地念出了牌匾上那三个金漆红字。

韩旭见他那一副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样,心中一记冷嘲,“听琴听曲自然是要到盛乐坊。莫不是说……苏同僚是要去秦楼楚馆?”揶揄之色已是尽显。

“不不不。”苏倾之连连摇头。不过,他说的并不是不去秦楼楚馆,而是他不想进去盛乐坊,“我不进去了。我还赶着回去……回去……”喂鸡?喂狗?还是看住黄柬以防被偷?

姜宥维嫌弃地咂了一下嘴,一副安抚里带着哄劝的语气:“既来之则安之。刚才我们帮你解了围,你就当报答了,陪我们听听琴曲。”一手拉着他,“我跟你说啊,琴赛魁首是点不到了,可那碧楚先生的琴艺也是了不得的。”这里是乐坊,只卖艺,通常也有被大户人家请去教授琴技,故不论男女琴师都被称“先生”。

就像喝着酒进了如悦来那样,苏倾之这回是喝了迷魂汤进的盛乐坊。

如悦来让苏倾之见了觉得不似人间,这盛乐坊可就完全是天宫神境了。鲜花奇草遍地,红绸纱绫飘舞,非但不俗还能品出几分雅致。

姜宥维是这里的常客,虽然是临时来,但还是很快得了个包房,正由一小厮一侍婢领着前去。这里的小厮和侍婢年纪都在十四五岁左右,长得精神还颇有素养,一个个都能开口吟诗的样子,绝对不似那种粗使的下人。

包房也是雅致非常,居然还有一股淡淡的佛手柑香,很是特别,要知道通常里都是花香、檀香或沉香。墙上挂有精美诗画,小摆件精细考究。一张檀木棋盘上棋盒里的棋子是羊脂瓷,颗颗饱满,晶莹似白玉。旁边的茶桌上,茶炉茶具一应俱全。

“今儿不喝茶啦。刚才在如悦来喝的不尽兴呢。”韩旭看着姜宥维,眼里带笑,“不如在这儿继续。刚好苏同僚也在。”

苏倾之刚在茶桌边跪坐下,一听他这么说,立即摇头摆手,“不不不,我不会饮酒。”

“苏同僚不要这么扫兴!”姜宥维这么一说,也不管他了,吩咐小厮:“先来三壶灵州酿。”

韩旭安慰苏倾之,道:“这灵州酿是果酒,喝不醉的。”

那一边,姜宥维又对侍婢道:“如果碧楚先生不得空,那便请简兮先生。”

苏倾之一听,不禁暗叹一声妙。连名字都如此美妙有内涵。“碧楚”二字有诗云: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简兮”二字出自《诗经》:“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不多时,侍婢回来了,报:“碧楚先生到。”然后,退在一边。一位身着碧绿曳地裙的妙龄女子抱着琵琶进来了,浅笑嫣然,对着他们屈膝一礼。

韩旭和姜宥维回以颔首礼,苏倾之见状也立即回礼。

小厮送来了三壶酒,外加一些干果小点,整齐地在桌子上排开。姜宥维看也没看曲牌册子,盲点了一曲“定春”,碧楚先生展颜一笑,如春风明月,声音曼妙如铃:“韩公子百听不厌呢。”

“那也是碧楚先生弹得妙呀。”姜宥维笑意盈盈,美目相对,一时气氛暧昧。

还是碧楚先生先移开了目光,玉指轻轻一拨——

叮!一声清脆落此厢,接着又是一声,一声,又一声,像线雨入湖,淅淅沥沥。湖上有小舟,湖岸桃花正灿烂,春耕小牛欲停作,蓑衣农人挥鞭忙……

苏倾之不禁想起了老家延临,那是一个偏乡小县。三月春满山是桃花,遍地绿草新芽。春耕时,家里要向亲戚借牛,所以会比别人家略早一些耕地,父母舍不得他下田帮忙,总是催他回去读书,可他又哪里舍得让双亲辛劳。家中贫寒,他很长一段时间白日帮人家舂米,晚上才有空读书,他最喜欢月光皎洁的夜晚,因为那就可以不用点蜡烛了,坐到屋外就着月光读书。

此曲灵妙,意境悠然。苏倾之暗自思忖,原以为这些世家子弟只会骄奢淫逸,想不到他们竟也着迷清雅高韵。

曲妙,酒也美。这灵州酿果味清新,甘甜如美茗,饮过唇齿留香。美酒浇乡愁,苏倾之也不用韩旭和姜宥维劝酒了,自己一杯接一杯地喝,也不知何时昏昏睡了过去。

子正二刻。

苏倾之迷迷蒙蒙睁开眼睛,想摸着下床去倒杯水喝,却发现自己是睡在矮榻上。我家何时有矮榻了? 他心里一嘀咕,猛然间吓得立时全醒了!从矮榻上跳了起来,再定睛一看——这环境……这陈设……这不是盛乐坊吗?

这时,房门打开了,一个小眼睛小厮探头看进来,“听着声音,公子你果然醒了。”又转头,“备醒酒汤、手巾,‘皓月房’的客官醒了。”

苏倾之一听,连忙摆手,“不必不必,我这就走。不劳烦了。”

“哦。”小厮跨了进来,一脸礼貌的笑,“那烦请客官结一下账。”

“结……结账?”苏倾之隐隐觉得不妙,“与我同来的那两位公子没有……”话说到这,苏倾之两脚一软,差点摔倒,不禁想抽自己一大嘴巴,他怎么……怎么能可笑到觉得他们付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呢!“那……多……多少?”

“碧楚先生的台费,另外两位公子已经付了。客官只需付酒钱,共一百一十六两。”

一百一十六两!!

苏倾之,堂堂七尺男儿,御前二等参政,听到自己欠下一百多两酒钱后——两眼一翻白,晕过去了。

————————————————————————————————

御书房在宫城,朝员需提前候在大正门等到卯正时一到,宫门开启才入各班室立班开始一天的工作。

裴德海心急如焚,昨夜韩旭和姜宥维这两世家子弟把苏倾之带走后他就不安得失眠一夜。平日候门,苏倾之总是来得最早,可今日眼看着时辰快到了他还不见踪影。韩旭和姜宥维倒是已经到了,正与其他世家子弟说着开心的事,一群人哄笑不止。裴德海也没敢去问问他们把苏倾之带走后的事情,只是一直往他们那儿看,看他们究竟讲什么事情。

韩旭早注意到裴德海那做贼样了,心情极好地朝裴德海招招手,“欸,老裴,你就甭担心啦。苏倾之这会儿还待在盛乐坊呢。”

盛乐坊?! 裴德海一听这三个字就两眼发直,双腿不听使唤地乱颤起来。“你是说盛乐坊?”他又确认了一遍。

“是啊。昨夜出了如悦来,我们去了盛乐坊,我和姜宥维可是请他听碧楚先生弹曲了。”说到这里,他周围一圈世家子弟纷纷大笑了起来,“但是酒钱就要苏倾之他自己付啦。”

裴德海只觉得被一竿子打了脑袋。盛乐坊里的酒那都是金液啊!一壶酒就是他苏倾之大半年的薪俸!他是吃了豹子胆还是灰熊心?敢在盛乐坊喝酒?

“今日,他苏倾之恐怕是要旷工啦。”韩旭说罢,仰天放肆大笑。

裴德海连同其他几个寒门同僚一听到这顿时脸垮一地,一个得了黄柬的二等参政正是根正苗红,可旷了工,且理由竟然是付不起酒钱被扣下了……这前途要毁的呀!

众人千盼万盼的寒门之星,还没带领着大家扬眉吐气,就这么陨落了?

“怎么会这样?”

“前日约他茶馆听说书他都推辞呢。”

“旷工这可了得?若陛下今日偏巧又召他……”

世家子弟们自然乐意得见他们那着急跳脚的样子。既然称作了寒门,那就应该被他们踩在脚下!一身酸腐气,入了赏花宴被赐与哪个世家权贵缔结,那就是把所有世家的脸面都按在地上摩擦呀!他们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今日的事情,只要他们使劲宣扬宣扬,定会传到陛下那里,到时撤了他的名也非是不可能。

候门的队伍分两拨,一边是肆意大笑的世家,一边是急得像热锅蚂蚁的寒门。裴德海两眼一热,怨自己害了苏倾之。此时,宫门上晨钟响起,六密六疏,宫人朗声:“卯正时到。”

宫门缓缓开启,世家子弟们神气洋洋地率先而入,心中早已向神祈愿让陛下今日一定要点召苏倾之,得个黄柬而已,竟然飘成这样,敢旷工。

“看那!有个人正跑来!会不会是苏同僚?”——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众人齐刷刷地转身去看,那场面颇是有些壮观呢。

空阔的大广场上,一个黑影正从远处跑来,一缕晨阳正越过宫墙,照在青石板上,看起来像极了阳关大道的开启。

众人定睛一看——正是苏倾之!!

众位寒门同僚个个欢欣鼓舞,换世家子弟们脸垮一地。

“快快快。”裴德海急煎煎道。

苏倾之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一个急停,正好后面几位抬手一拦,助他站稳。一众世家子弟见鬼似的看着他,又转头看韩旭和姜宥维,问是怎么回事。

“你是怎么出盛乐坊的?”姜宥维没好气地大声责问。声音太大,引得宫人出声告诫:“轻声,莫要君前失仪。”姜宥维慌忙掩嘴。

苏倾之轻蔑地瞟了他一眼,一边拿巾帕擦拭满头满脸的汗,抬头挺胸,道:“走出来的。盛乐坊的马车送我回的家。”

韩旭不服,非是名门勋贵盛乐坊概不予赊欠的,“怎么可能!”他一个身无二两银的穷鬼怎么可能完完好好走出盛乐坊大门,早被打断腿了好不好。

苏倾之白了他一眼,闭口不答了。

而裴德海一心的愧疚早抛到九霄云外了,贼心狗胆,拉了拉苏倾之的袖角,压低声音道:“苏老弟你昨儿慌跑做甚,还好人家祝老爷没有多怪……”顿了一顿,两眼笑得眯起,“其实是祝小姐没介意。昨儿包房中的那侍婢,就是祝小姐!人家祝小姐对你很是满意啊!满口夸赞呢!让我带转个话,问你明晚可得空赴同福茶楼饮茶?”

“裴前辈你莫要再讲。”苏倾之一副强压心中怒火的样子,话语尽力平和,“诚如苏某昨日所言,苏某不敢高攀,谢过祝老爷、祝小姐美意。”

“欸,我……”裴德海正欲再言,苏倾之却不再理,快两步就撇下了他。

进入班室,苏倾之在自己的案桌前坐下。看着桌上那熟悉的砚台、笔架、笔搁、条纸……苏倾之想起当年中举琼林宴后回乡告喜,父老乡亲们响锣燃炮热烈欢迎他荣归故里,有乡绅们掏钱请了戏班搭台唱了足足半个月的大戏,每日都有人登门道喜,他们带着鸡蛋、甜糕以及一些干料薯粉,父母们教孩子要勤读书,将来像他一样考取状元,得见天子,并入朝为官在御前谏言为穷苦百姓多谋福祉,为江山社稷尽心尽力。

对!为晔朝的江山社稷尽心尽力。虽然他现在只是二等参政,但只要踏实尽心办好差事,不蝇营狗苟,定有得陛下垂青受得拔擢之日。世家子们不是看不起他们寒门吗?好!那倒要让他们擦亮眼睛看好了!(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