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4章 浮提五木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那只避役似乎像是很喜欢我似的,居然从阿朗的肩头跳到我这边,然后盘在我的肩上,懒洋洋的合上双眼,晒着阳光,居然睡起了午觉。

“真是神奇啊,我自己养的乙木守宫,竟然会和主人以外的别人这么亲近,毫无防备的在你肩上睡觉,对于自保意识很强的避役类动物来说,这简直是不可能的。”阿朗看到眼前的景象,有些羡慕也有些震惊的说道,“难道你其实和蛊术的天生亲和度也很高?真厉害啊。”

“这不就是个大变色龙么,还守宫呢,说的真高级,变色龙嘛,我从小就喜欢玩,它们跟我肯定也很亲近的。”胖子还没等阿朗说什么,便伸出手去,想要把我肩头的乙木守宫拿过去。

“住手!他跟你还不熟悉,贸然在睡眠的时候触碰他,会被攻击的!”阿朗紧张的说道,但是胖子手快,已经碰到了对方敏感的后背,那避役一下子就圆瞪眼睛,全身莫名竖起许多肉刺。

胖子被他这么一嚷,胆子再大也不敢轻举妄动了,连忙想要收回手来。

奇怪的事发生了,那只乙木守宫似乎完全不生气,也不惊慌,闻了闻胖子的手,便又跳到他的身上爬了一圈,似乎也感觉非常亲近,大概是胖子肉比较多,手感比较好,守宫在他身上爬来爬去,痒得胖子咯咯直笑。

过了一会儿,它像是玩累了一般,又从胖子身上敏捷熟练的跳回我肩膀,然后便又盘起身子开始睡觉。

这些我们这几个人可都傻了眼,带着一种怀疑的目光看向阿朗,说好的非常怕生甚至会攻击人呢,怎么现在看来倒像是一只蠢萌蠢萌的宠物一样。

然而他也是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喃喃自语道:“奇,奇怪了,怎么可能呢,以前从没有这样的情况啊,乙木守宫和我妹妹奶奶都一起呆了好几年才稍微亲近些的,怎么会和你俩这么亲近。”

鬼婆婆听到了我们这的动静,大概也是她那里的解毒过程暂时告一段落了,便抬起头看了一眼,然后嗅了嗅空气,才说道:“这不是很正常么,你们忘了自己从宣威松鹤寺带回来的香囊了么?”

没错,自从昨天半夜在和荒流天牛蛊战过一场回来后,我们俩为了以防万一,就把香囊都贴身带着,不是鬼婆婆这么一提醒,我都快忘了这茬。

“从气味来看,那应该是用了红心紫檀、娑罗双树、冠叶菩提等好几种清神驱瘴的佛门神树的木材熏制的,乙木守宫喜爱树木的气味,尤其对这种木香浓郁的树种尤为亲和,你们身上有这样的气味,吸引它爬上来也是正常的,它这是把你们俩都当做树了。”

鬼婆婆又看了我一眼,说道:“不过它敢在你身上毫不设防的睡下,除了香囊的缘故外,你倒真有可能确实有些蛊物亲和的天赋。”

一想到那些奇奇怪怪,密密麻麻的剧毒蛊虫,我不禁感到一阵头皮发麻,所谓的亲和该不会是说这些蛊虫喜欢往我身上爬,就像这只乙木守宫一样。

“婆婆你的鼻子太灵光了,居然远距离一闻,就能说得毫厘不差。”胖子带些讨好,但也确实十分佩服的说道,“在我闻来就是跟风油精、樟脑差不多一样提醒神脑,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么多讲究。”

他拿出香囊,东闻西嗅,倒腾了一会儿,遗憾的摇了摇头,显然也是没弄出什么门道来。

婆婆似是对这香囊很有兴趣,拿过去端详了一会儿,随后才说道:“这松鹤寺的方丈出手还挺大方的,给你们的这可是真货,这里装的是正宗的浮提五木香,选材可不是些寻常树木,而都是用佛法开光过的功德水,日日浇灌,并有僧人在旁诵经,最后长成的五种与佛祖释迦牟尼息息相关的佛门圣树。”

“原来这个小小的香囊里装着这么宝贵的木料?”我心中不禁有些佩服刘一手可真是厉害,光是靠着他的名号,就给我这一路增添了不少方便。

“是啊,这香囊中主料是五种树木,分别为代表佛祖出生时,摩诃夫人手扶的无忧树;佛祖未出家时,在一次外出游历,于阎浮树下感到人生无常,生出出世之意;佛祖悟道时,在其头上遮蔽阴凉的菩提树;佛祖将其所感所悟一一记录,刻下经文在贝叶树上;还有其最终涅槃时,端坐于娑罗双树之间。”婆婆又闻了一下,再说道: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辅料,也同样是和佛门关系甚为密切的紫檀树、高山榕、槟榔树等等,这些木材放在一起经由特殊手法熏制,并在寺庙中日日受香火诵经开光,才可以制成这样一个小小香囊。”

“不过纵使如此,这香囊的主要作用还是用来清心静神,维持灵台清明,有助于对抗一切幻惑与迷雾,驱散蛊虫只是其辅助的别种用途而已,而且效力有限,若是一般昆虫,倒是全然不敢靠近。但蛊虫是被咒力所驱动,要是纵蛊者全力出手,你们不可能单纯凭借香囊就阻止蛊物进攻。”

鬼婆婆将手上的香囊还给胖子,告诉我们这种浮提五木香,并非宣威松鹤寺独创,但最早确实是出自于南疆。

那大约是宋朝年间,当时南疆还是大理国,国内巫降之术盛行,蛊术也在高速发展中,而在中原终于大展拳脚,影响逐渐开始壮大的佛门,在当时的南疆还属于外道小派。

因为地理关系,当时南疆经常受到来自更南方各国的影响,信奉流传甚广的婆罗门教,虽然没有全盘接受,但是也吸收了其中不少教义精神、神通法门甚至部分神明信仰,就连如今的邪巫教,其实教义内容中也能看出一部分古婆罗门教湿婆宗的影子。

而当时的天竺印度,由于经过了佛教和婆罗门教之争,最终佛教虽然东传,成为世界级宗教,但是却失去了本土根据地,最终婆罗门教还是占据印度社会的主流阶层并且辐射给周边文化区。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