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章 怜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又是新的一天李凡重复着他的教书大业,昨天的杨子云今天一大早就来到了书院,并且还带着二个人。

三人都带着小板凳坐在了教室门口旁,瞧着架势是打算和孩子们一同上课了。

三人正激烈的讨论着什么就看到李凡晃晃悠悠的走进了教室。

李凡走到讲桌前站立,就听李云高声到“起立”接着就是一声整齐的先生早上好。

李云就是老村正的孙子如今已经被选为了班长。

坐在教室后面的杨子云三人则是一脸懵逼。

李凡“同学们早上好,都做吧。

今天的第一节课就不讲故事了,今天教大家一首诗。

在上课前我要说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同学们都做,我要说的就是关于浪费粮食的问题。

就在昨天我在书院发现了很多倒掉的剩饭同事负责给大家做饭的王嫂子找我说书院中午的饭做的太多了这几天每天都要浪费很多。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我们生存的第一需要,你们的父亲母亲祖祖辈辈都是在为了吃饭天天忙碌着,你们知不知道你们倒下的是饭,流走的却是你们父辈祖辈的血汗。

好了多了不说下面开始上课”

今天教大家一首诗,诗的名字叫做《悯农》李凡说完回头在黑板上写下了《悯农》二个字。同学们跟我读悯农,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凡教了一遍之后说到今天我们就学这首诗一会在和我朗读二遍,之后我给大家讲解诗词的含义。

今天学不会明天继续。孩子们都知道他们的先生真的生气了,一个个的都老实的很,平时的小动作全都没有了一个比一个的认真跟着朗读。而坐在后面的三兄弟则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悯农这首诗可谓是道进了农民的辛酸苦辣。

一天的时间基本上人人都学会了悯农这首诗。

在李凡宣布下课的时候杨子云来到李凡跟前说道

“敢问先生今天所教的悯农可是先生新做?”

李凡很不要脸的道“正是昨天看着孩子们浪费粮食,心中发堵,感慨农民之不易于是变有了这一首悯农”和杨子云一起来的其中一人开口道,先生之才我们不及也另一人也说道正是。

杨子云“先生在下有个不情之请,我观孩子们人手都有一本《三字经》不知先生能不能也给我三人发放一本。”

李凡“你们三人又不是书院学子,为啥要给你们发书,你不知道一本书很贵的吗。”

杨子云“先生在下愿意加入书院求先生成全。”跟着杨子云一起来的二人也一同开口道“我也愿意加入书院。”

李凡"嗯可以本先生有教无类只要是真心想学习的谁都可以加入书院,上到贩夫走卒,上到皇族亲贵,你们今天先回去把《三字经》明天带了时候发给你们。"

这这样李凡白天每天给学生们上课,晚上开始写三国演义和指导老黄弄活字印刷的刻字。

书院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有的是路过的学子如同杨子云一样被书院的读书声吸引,有的是杨子云他们的同窗好友,更有不少慕名而来的读书人。

几天时间李凡所做的《陋室铭》和《怜农》已经快传遍了长安和附件的县了,当然只是在读书人的圈子。

现在白天上课天气好基本上都是在院子里面进行的,没办法教室太小了放不下这么多人。值得一提的是杨子云学拼音学的很快现在基本全部都学会了,现在有很多新来的学生都是杨子云在负责教导拼音。

李凡一如既往的教学上课这天中午沈万三来到了书院告诉李凡,长安城的酒楼已经装修完毕可以准备开业了。问李凡要不要过去看看,李凡答应了下来,晚上放学的时候通知了同学们书院放假二天。

次日李凡和沈万三来到了长安城,巍峨的长安城李,却不似往常那么热闹。

大街上行人多少步履匆忙,哪怕打个招呼也是轻声细语。就在几天前,长安城刚刚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对于生活在长安城的人来说街上是不是出现的玄甲军简直就是地狱里催命的小鬼还可怕,隔三差五的就能听到某某大官下大狱的消息。

所以这段时间长安城里上到公卿下到流民,都是整日的提心掉胆。

李凡和沈万三缓缓走进了长安城的朱雀大街。

虽然不是第一次来长安城,但是每次来给李凡的感觉都不一样。长安城实在在太壮阔了,这座人口达到了百万级的大城市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都市。

李凡看着眼前这条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它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规模宏大、结构对称、排列整齐。李凡的精神有些恍惚,想起了后市对大唐的评价。盛世大唐重来没有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上,它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世界之巅屹立着。

它用它的胸怀包容着来至四面八方、异国他乡的游客,传施布道者、播撒学问者、一睹盛唐者、朝拜觐见者,各种各样的人群络绎不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走在唐朝的都城长安,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每一条大街上,你见到的绝不仅仅只是唐朝人。

你随时会看见突厥人、西域人、波斯(伊朗)人、大食(阿拉伯)人、拂蔴(东罗马)人、日本人、新罗人、天竺(印度)人、真腊(柬埔寨)人、骠国(缅甸)人……

这些人中有元首、大臣、使节、士兵、商人、学者、留学生、还有僧侣、艺术家、工匠、歌姬,甚至有黑皮肤、红嘴唇、白牙齿的黑色人种昆仑奴,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它市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以致在异国他乡都能有唐人街的踪迹所存在。

“少爷、少爷”李凡正在神游天外一旁的沈万三开口叫了他二声。

李凡轻声的叹息了一声自言自语到哎也不知道如今的大唐会不会因为我而有所改变。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