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六章 密晤(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自然!”朱铉简单答道。

董承看似试探,实则想引朱铉述说。

但朱铉硬是不上当,不接招,回答极其简单,根本看不出其心意如何?

董承犯难了,只得再进一步试探,问道:“你可看出,朝中有奸佞?”

“哦?”朱铉故作惊讶,装作不明董承此言何意?小心翼翼问道:“不知兄长所指何人?”

“多了去!凡目无帝尊朝纲者,都可算入此列。”

“这···”朱铉略一思忖,再问道:“那以兄长的意思,该如何?”

“当除之!”董承的回答干脆利落。

朱铉不由得沉吟,这董承到底是献帝派来的,还是曹操党羽故作试探?

按说,以朱铉对董承的了解,以及他的身份,应是帝党。但当今世事纷乱,人心也变得叵测,即使以外戚身份为权臣收买,也未见得不可能。

一时难判,不如缄口不言。

董承见朱铉面色阴沉,缄口不言,心内‘咯噔’一下,暗道:“莫不成,此人非朱儁所言那般?那可就糟糕了,我身家性命凶矣!可怜,还要连累家人。”

二人沉默有时,还是董承沉不住气,催问道:“我此来,只为一舒胸臆,为何你不能坦诚相告?”

朱铉思忖,还是拿不定主意,只能模棱两可道:“如兄所言,朝有奸佞,自然要除。但奸佞应有公议,难辨之下,为人利用,反倒不美。”

奸佞自然是人人得而诛之,但总不能你说谁是,谁就是吧?那岂不是乱套了,我朱铉可不能被人利用。

说白了,除贼是要大家伙一起赞同的。所谓倡响天下,如董卓,十八路诸侯,天下各地都反对他,指他为国贼,那才可以除之。

你董承不过一个车骑将军,跟我来说要除贼,我凭什么相信?又凭什么听你的?

董承也是聪明人,不是聪明人,活不到现在。自然明白朱铉之意,人家这是要凭据。

凭据自然有。皇帝的诏旨,就在董承手中,但怎么可以轻易示人?

仅仅一面之缘,便将干系着自己和皇帝身家性命的旨意交给朱铉,岂不是太儿戏?

“自董卓、李傕以来,权臣当道,诸侯并起。不遵朝廷,不奉令旨。各为其政,自表为官。若有旨意,你可会遵?”

朱铉不能随意回答。旨意代表谁?皇帝。以往之时,奉旨是天经地义;现如今,微妙得很呐。

须臾之后,朱铉方道:“朝廷但有所遣,我莫敢不往!”

巧妙地将‘旨意’二字换为‘朝廷’,又使朱铉的回答变得不可捉摸。

这也难怪二人,本就互不熟悉,双方需要互相试探,火候到了,才能挑明。

董承希冀朱铉能出手相助,朱铉又何尝不想借到献帝名义?只是可惜,若朱儁在,便可省去许多麻烦。

但目下,朱铉的回答,令董承很为难。他似乎将此事想得过于简单了,未料到朱铉城府如此深。

在董承看来,朱铉不过一青年,善于征战,不谙世情。

现在看来,董承有些错估了朱铉,令自己方今手足无措。

朱铉看在眼中,心内暗笑,脸上却依旧面目凝重,道:“不知董兄,所言奸佞,所指何人?有证据否?”

董承心想,谁知你是忠是奸,这如何能说?

“如董卓、李傕之流。”

“哦!”朱铉点点头,又道:“现今的曹公,可也是奸佞?”

董承陡然一震,惊道:“如何有此一问?”

“呵呵,”朱铉笑道:“随口一问而已。前有董卓,后有李傕,都是朝廷重臣,与现今曹公地位相当。故此好奇,是否同流?”

“目前不好说。”董承沉默有时,慎重回答道。总不能一直模棱两可下去,既然对朱铉抱有希望,便要舍得将自己豁出来。

不好说?呵呵,这就使朱铉有三分把握了。 “其实,曹公相较董卓、李傕,还算不过分。可惜,天下士子恐怕非议不浅。”

话头挑开了,二人便逐渐越谈越畅。

“我记得,董卓、李傕,‘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与如今曹公的作为无异。”

朱铉心内又明了一分,只摇头叹道:“我虽为骠骑,但无实权。更何况,即将南返。”

董承这才得知,朱铉要回会稽了。

“哦···你要回会稽?”

“嗯!而且,不久后,若无大碍,我岳父将入朝。”朱铉答道。

董承何等精明,立刻明白了,这是曹操在抓人质。

“你情愿他入朝?”

“不情愿又如何?”

说到此处,二人都沉默了。

接下来的话,要好好思量一番。

待到董承想定,既然来了,有些话还是要说的再透彻一些。

“若曹公自弃于天下,你当如何?”

“自弃天下?”朱铉沉吟道:“我自会稽起兵,相助于曹公,正为他忠心报国,不似其他人那般,只为个人生死荣辱。难道,曹公会走到那一步?”

董承似乎更有把握,微微一笑,言道:“人总会变的。曹公如今权倾朝野,未必将你真心待如兄弟。否则,何来你岳父入朝之事?”

“这倒是!曹公此为,似乎颇为不信任我。您也这么看?”

“当然是这样!将军这都能忍,我真心佩服。”

二人似乎越说越投机。

朱铉到后来,干脆请教道:“不知,我该如何做?您才以为是对的呢!”

这是要董承说明来意了。

董承自觉把握十有八九,可以向朱铉吐露一二了。

“将军,若天命所归,命你除贼,敢否?”

天命?献帝为天子,他的令旨,自然为天命。除贼,不特指,不点破,但包含了一切献帝认为的反逆之辈。

朱铉深思熟虑一番,话语其中包含的内容,非同小可。

天命,极可能就是天子之命。除贼,虽未明说,但似乎曹操无疑。

如何作答?可真草率不得。

许久,朱铉都未作答。

董承反倒心内窃喜。为何?若朱铉急急回答,必然是敷衍。考虑这么久,看来,朱铉并非完全心向曹操。

其实朱铉心中,若天子之命,倒真不见得会去遵旨。民权应大于皇权,这已是有定论。

但曹操若是学董卓、李傕,倒行逆施,天怒人怨,天下人皆喊杀,则自己也义不容辞。

想定了,朱铉答道:“天命所归,自然遵从。”

董承哪里料到,朱铉口中‘天命’与自己的‘天子之命’,是两回事。

当下,董承大喜过望。

“将军,匡扶汉室,非你莫属!”

朱铉摆手道:“天命所归者,岂能只在乎我一人?要天下人齐心方可。”

董承点头道:“此言非虚!如此,将军启程之人,我再拜访。”

各位要问,董承为何不拿出圣旨来?

仅相谈一次,便将圣旨掏出,这可能吗?

即便董承将个人生死度之身外,但这还牵涉献帝呢。

董承自董卓开始,便深谙危机中生存之道,这么多年的历练,早就磨砺了他‘戒急用忍’的个性,甚或有些谨慎有余。

这一次,只是当面试探。其后,还要观其言察其行,全面揣摩审视。

待到心内有了三分认知,董承便告辞而去。

来日方长,推翻曹氏非一人之力可为,倒不急于一时,拉朱铉入伙。

被董承这么一耽搁,朱铉回到乘氏,已是入夜时分。

距离城外三十里,只见牵招、梁习率领数百鲲鹏骑而来。

朱铉询问得知,因其迟迟不归,辛毗等人忧心,派出牵招、梁习前来迎接。

回到乘氏,朱铉于路途之事不做解释,更未将董承之名说出。

部下随扈,都知道规矩,自然无人多嘴私下乱传。

-----------------------------------------------------------------------------------------------------------------------------

明日周末,照例休息。阅读本书,一定要有耐性,海涵海涵(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