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水曰润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老人已经讲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自然状态,以及在三个季节中支配大自然的三种不同的气息,这三种气息分别是春季的“展放之气”,夏季的“上升之气”,秋季的“收缩之气”,那么冬季又是什么样的气息运动支配着大自然呢?以前看书时,书上说“冬属水”,也就是说冬季在五行之中对应着“水”。按照老人的说法,支配冬季自然界的运动气息,应该具有“水”的特性。那“水”有什么特性呢?

我想到几个诗句: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三、“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四句诗道出了“水”的四种性质:一是流动性,“时间如流水”就是用水的流动性比喻时间飞逝;二是浮力性,曹冲称象就是利用水的浮力做秤;三是水平性,古人常用水的这种性质比喻处事公平,“一碗水端平”就是劝人处事要公正;四是下落性,“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比喻的是山中瀑布,瀑布者,下流之水也。我想到了水的四种性质,但究竟在冬季支配大自然的气息,符合水的哪种性质呢?

不用我提问,答案已从老人口中说出,“冬季支配万物的是一种下沉之气,水的特性与之相符,故用‘水’代之。‘火曰炎上,水曰润下’二者气息运动方向正好相反,火者上行,水者下行。俗语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见水的特性是向下运动。冬季植物的营养水分都顺着根系输回到土壤之中,地面之上只留下干枯的枝干,天地之间一片肃杀,在冬季下沉之气的支配下,自然界的万物万灵都潜藏起来,只等来年春季展放之气到来,自然界才能再现勃勃生机。古诗有云‘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这‘下沉之气’为‘展放之气’奠定了基础,如果‘下沉之气’不足,则‘展放之气’不满。这就是‘水生木’的道理。”

哦!原来是这样,最后这句我听明白了。“是故,水润则木生,水不足则木不展,木不展则火不行。水亦不可过满,水有余则木不生,木不生则火不继。”这是我所背内功心法中的一段话,当时对这些“水水火火”的十分头疼,现在被老人一语点破,顿觉福至心灵,许多以前参不透想不破的难题,竟然迎刃而解。

心法的这一段话说的不就是:运功行气,要以下沉之气作为展放之气的基础,如果下沉之气不足,那么展放之气就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展放之气发挥不充分,上升之气就不能运行。同样,下沉之气也不可太过,太过就会压制气息的展放,如果气息不能展放,那么就不会有上升的气息产生。

我如获至宝地将心法口诀一一对应,可问题马上就出现了。“土!”我大声惊呼。

老人像是早就料到我会有此反应,淡淡一笑,“四时对应四气,展放对应收缩,上升对应下沉,似乎近于完美,但却行不通。展放之气与上升之气是阳性之气,收缩之气与下沉之气是阴性之气。阴与阳,既对立又统一,切可相互转化。转化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进行,这一过程不是骤变,不是一蹴而就。四季中人们把从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称为‘长夏’,在这段时间里,阴阳均衡,控制自然之气既不展放也不收缩,既不上升也不下降,动植物默默的吸收营养,默默的生长。因为‘土’可承载四方,化育万物,并有稳固不动之意,所以古人用‘土’来代表这阴阳转换之气、平和之气、承载之气、化育之气。五行之中,‘土’承上而启下,身兼阴阳,位置居中。”

听老人讲完,我心中疑问尽释,顿觉脑际清明,诸多口诀心法在耳畔萦绕流转,转瞬间竟已理清大半,我望向老人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个季节只有一种气息?”

“哈哈,孺子可教,哈哈,孺子可教哇!能提出这个问题,证明你还有一定慧根,善于思考,敏而好学,哈哈,哈哈。”老人没回答我的问题,到先给我一顿夸奖,因为问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就变得有慧根了?我哑然。

老人见我被笑得莫名其妙,解释道,“老夫我,活了八九十岁了,在这世上可以称得上是阅人无数了,像你这样初涉阴阳五行,而能提出此等问题者,可以说寥寥无几。这问题虽然简单,但很少有人去想去问。这也是很多习武之人,内力平庸的主要原因。五行之气,同气同源,共同存在天地之间。五种气息同时作用在每一件事物之上,相互转化,相互制衡,每时每刻都会有一种气息成为主导。比如夏季,主导之气为上升之气,但其实其他四气依然存在,展放之气与收缩之气相互制衡相互抵消,下降之气弱小难于上升之气抗衡,平和之气依然平和,所以整个夏季虽然五气共存,但主导之气却是上升之气。”

哦!原来如此,现在内功心法中有关五行的部分,就算是解释清楚了。内功的练习关键在于内息的转化,而相互转化又要有所承接,有所制衡。由气海发向四肢百骸的展放之气,由大小周天循环回归丹田的收缩之气。想着想着,气随念动,不知不觉之间一股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的真气从丹田升起,循经而上,我心中一阵狂喜,这不正是我久练未得的气感么,想不到今日机缘巧合,竟让我参透了这内功心法。

气息缓缓上行,经“气海”过“膻中”,直奔头顶“百会”穴。脉络如此清晰,仿佛可以看到丝丝真气冉冉升起。正当真气汇入“百会”之时,我突然感到头痛欲裂,眼前发黑,四肢百骸麻痹瘫软,浑身上下僵硬不受控制,周围景物天旋地转,身体失去平衡,一头栽倒……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