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陈天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刚听说鄱阳民进书毁先贤的事情时,朱棣很是兴奋。超速更新最新章节来,这种行为与文革期间的破四旧很相似。那么,那个鄱阳民会不会是一个在文革年代进行了穿越的前辈呢?

其实朱并不喜欢那个疯狂的年代,顺带地也对那个年代的狂热信徒不怎么感冒。但如果那个鄱阳民确实是穿越,好歹也算得上是他乡遇故知。

然而经过调查后,其结论却很令朱棣失望:那位鄱阳民只不过是个狂生而已,和穿越根本扯不上任何关系。失望之余,朱棣只得“杖之,毁其书”。

朱对儒家、孔子没什么好感,但也同样没什么恶感,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有好处也有坏处,实在很难分辨出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而之所以对那位狂生“杖之,毁其书”,则是因为朱棣不愿意与全天下的读书人为敌。明代的读书人基本上都是孔孟子弟(尽管孔子、孟子如果死而生肯定会对后世儒生的很多观点哧之以鼻),而朝廷又不可能不用这些人,因此在没有明显利益的前提下,朱棣也不愿意得罪士林。

空欢喜了一场后,到了八月,朱棣终于遇上了值得高兴的事情:安南陈朝遗臣裴伯终于来到明廷。这位申包胥式的人物,控诉胡氏父子“弑主篡位,屠害忠臣”,要求明朝出兵“擒灭此贼,荡除奸凶,复立陈氏子孙”。

见到裴伯,朱的心便已经放下了大半。

朱棣知道自己的会历史造成影响,因此一直以来都担心裴伯或陈天平因为蝴蝶效应而意外身亡或是因某种缘故迟迟不来明廷求援。如今裴伯已经来了,哪怕陈天平有什么闪失,朱也已经有了充分的理由。

裴伯耆在诉地同时一直关注着朱棣的表情,想要从中揣摩明朝皇帝的想法。朱确实很激动,结果误导了裴伯耆。他原本以为明朝皇帝会立即答应帮助安南复国,谁知道朱棣听完之后,却仅仅只是命赐裴伯衣食,对出兵之事却只字不提。

历史上,明朝的军事重点是北方,明成此时正在准备北伐,自然不肯在南方轻启兵端。

如今鞑靼在以人头换茶叶的残酷策下只能芶延残喘,不再对中原构成威胁。

而朱之所以没有立即答应裴伯耆地要求。却是为了等待前安南国王陈日亘之孙、故安南国王陈日奎(火旁)弟陈天平地出现。

十几天后。令朱地是。陈天平果然出现了。历史上陈天平向天朝哭诉。乞求大明为之主持正义。明成祖然有所心动。但因为并不了解这个陈天平地来历。也不知其陈氏之后地身份真伪。于是命赐陈天平府地。月支俸禄。暂住下来。

朱棣固然深知这个陈天平地真实身份。但既然那么多天都等了。再等几天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按照历史上地那样。赐陈天平府地。将他暂时安置下来。

九月丙午。周王来朝。献虞。

这个所谓地虞有着“虎躯狮。体魄伟岸”。“白毛黑纹。尾巴修长”。“性格驯。仪态优雅”。“动作敏捷。奔跑如飞”。朱看来看去。只?大约猜测这是一种白化地大型猫科动物反正他在《动物世界》这个节目里没见过这种动物。如果贡献地是稀罕地小型猫科动物或是犬科动物朱棣会更喜欢些。大型猫科动物太难驯服。朱棣看了两眼稀奇后。就对所谓地虞没什么兴趣了。

然而百官地兴致却很高。纷纷上奏章。写颂词。说是朱棣地仁慈感动了上天。因此降下吉祥地动物。对于这个马屁。朱棣甚至有些怀疑百官是不是故意说反话讽刺自己。历史上地明成祖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地皇帝之一。至于说穿越后地朱棣。很多时候也是很冷血残酷地拍马屁干嘛一定要说皇帝仁慈呢?说英明难道不行吗?还好杨士奇也专门为此写下了“虞颂”和“虞诗”。根据朱棣地了解。杨士奇是不会也不敢讽刺自己地。所以基本可以肯定百官们是在乱拍马屁。

千错万错,马屁不错。所以朱虽然暗地里多少有些不爽,但表面上仍然龙颜大悦,给予了周王丰厚的赏赐。当然,朱棣也没有接受百官的请贺,而是说:“瑞应依德而至,虞若果为祥,在朕更当修省。”

说是这么说,让朱棣自我修省不可能的。他所能只是表面工作,加派御史巡察天下。

冬十月丁丑,河决开封。接又是一个好消息:蒲城、河津黄河清。古话说黄河清,圣人出。如今朱在位,这种说法自然令他很高兴。

当月,东厂报告说长兴侯耿炳文与方孝孺派出地手下有所接触。

方孝孺是个纯粹的文人,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所以只要方孝孺按照朱规定地游戏规则来玩游戏,哪怕私底下做点小动作,朱棣也是可以容忍的。但长兴侯耿炳文却不同,他不仅是武将,而且还是很早就跟随太祖朱元璋造反地身经百战的武将。要威望有威望,要经验有经验。更重要地是,当年朱造反时,一开始就是这个耿炳文率兵与朱棣作战。尽管耿炳文因为作战失利因而被建文皇帝撤换了,但耿炳文却是直到朱棣打下南京后才投降的,因此对朱棣显然不会有什么太高的忠诚。这种人要是被方孝孺那种精神异常的人说动了,起疯来造反,绝对会造成不小的麻烦。

想来想去,朱棣便决定将耿炳文全家配到北海道去。耿炳文擅长守城,当年随同朱元璋造反时,别的将领都是南征北战,可耿炳文却一直驻守在长兴负责抵御张士诚的进攻,一守便是十年。之后在靖难之役中与朱棣作战,虽说初战失利,可是当耿炳文退缩到城内坚守时,却仅凭少量的残兵败将挡住了北军的猛攻。将耿炳文配到北海道之后,也要他征服整个北海道甚至是进攻日本,只要他能够在北海道建立一个据点守住就行了。

十一月,苏、松、嘉、湖、杭水灾田租。这次并非免田税,而是免田租。江南民田地基本田赋只不过每亩五斗,相较于每亩均产

产量而

点基本田赋甚至不到田产收入的百分之二。如果确家,解决拖欠赋税的问题也很简单。若是有田产但暂时没有能力缴纳拖欠赋税,则以田产作为抵押从大明皇家银行贷款补齐拖欠赋税。拖欠的赋税只这么一丁点,来年连本带利偿还借款也不是什么吓死人的事。如果没有田产或是拖欠的赋税过多,便以强制移民地办法来解决。

马彬等人出使爪哇、苏门答腊、暹罗,满刺等国后,这些国家都没有同意加入大明的有邑贵族体系,但这些国家各地的封建领主却有一些积极地与大明眉来眼去起来。所以今年年底,除占城,别失八里,琉球山北、山南,爪哇,真腊入贡外,甚至还有一些南洋地封建领主也搭乘着商船来到了南京。此外,罗,日本,琉球中山今年一共入贡了两次。

琉球的统一之战并没有爆。琉球山北入贡的时候老老实实地表示,愿意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即便只是个有邑三等伯爵也认了。琉球中山大约是因为不甘心,今年连续入贡两次,乞求大明能够将中山王册封为琉球国朱自然不会同意这个要求。人家山南先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不多给点好处,将来谁还愿意抢先着臣服?

朝鲜今年没有入贡。知道了朝廷对待朝鲜使臣的态度后,今年辽东一带的有邑贵族们谁都想从朝鲜弄点好处。只不过由于朝鲜有了防备,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措施,所以进入朝鲜抄掠的有邑贵族们并没有获得太大地好处。只不过相较于野人女直和鞑靼人而言,从朝鲜掠夺人口毕竟更容易些,所以辽东一带的有辽贵族对朝鲜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兴趣。估计朝鲜李氏今年很是郁闷,所以朱也就原谅了他们没有入贡的行为。

日本今年入贡了两次,态度比朝鲜好多了。不过朱档却没有给日本使臣好脸色,而是谕日本使惩治海盗,顺便提出了要求日本提供一个地方供明朝在那里驻军,以便就近监视日本海盗的问题。

安南胡汉苍也使贺,朱棣特命陈天平参与朝见。安南使臣见到陈天平后,皆错愕下拜,甚至涕泣《大越史记全书》称陈天平原名陈添平,其身份本是“陈元辉家奴阮康”,也不知道安南是不是有着官员向家奴下拜并滋泣的习俗?真是古怪的习俗……

适值裴伯耆在场,便向安来使责以大义。那安南正使是胡汉苍的心腹,自然不甘示弱进行反驳,于是场面紧张。朱棣顺势当场宣布:决定明年年初派遣监察御史李琦、行人王枢赍诏问罪于胡汉苍,命他自陈其事。

待安南使唯唯喏喏、裴伯耆兴奋不已地退下后,朱棣却将陈天平单独留了下来。

陈天平兴奋得简直无法形容。安南自胡氏篡位后,陈氏地宗室近亲要么被杀,要么逃走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如果大明肯伸出援手,那么他陈天平说不定可以成为安南国王!

朱棣尚未开口,陈天平便连连叩头。

“胡氏暴征横敛,酷法淫刑,百姓愁怨,蹈水火,唯求天朝上国派兵救我安南百姓。那胡氏不得人心,天朝只需派偏师一支,贼军必定闻风而降……京城昨天下了雨,所以显得冷,明天说不定还结冰,不过安南气温却高,现在即便只穿单衣也不冷,派军队讨伐也没关系的……”陈天平过于激动,说到这里意识到自己说错了,心中一慌,说得更加语无伦次。“天朝迟些派军讨伐也可以的,总得先准备好粮草等事宜……”

朱棣道陈天平没有这种单独奏对的经验,况且又过于激动,于是笑着说:“不忙。既然确定了你地身份,朕迟早会为你作主的。只不过朕也能听信一面之辞,总得看胡氏是怎么个说法。若是胡氏认错了,愿意迎你回去作安南国王,那便可免兵灾,何乐而不为呢?况且即便是要打仗,这大军出动,粮草先行。想要做好出征地准备工作,那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朱棣顿了顿,话题一转。

“朕看你眉清目秀,官话又说得,欣赏。朕地安成公主正是待嫁之龄,想将之下嫁于你,你意下如何?”

君有赐,臣不敢辞。别说朱的提议是将公主嫁给他,哪怕是提议将一头母猪下嫁,陈天平也只能接受。更何况与明朝公主结婚也不是什么坏事。所以陈天平听了,又叩了头,深吸了一口气后答道:“微臣之大愿也!”

朱微笑着点头,示天平离开。

看着陈天平地背景,朱棣暗自想到:按照历史的轨迹,安南胡氏会在不得已的情况承诺“迎归天平、以君事之”。而且当明成祖疑惑“虑尔习于变诈,或未尽诚”时,胡汉苍又派人奉表云“臣亦当率国人逆于境上”,终于使得明成祖决定“布思信怀远人为务”。

然而当明成祖终于打消顾虑,命使臣聂聪陪同,并命广西总兵、征南将军韩观派左副将军黄中、右副将军吕毅、大理寺卿薛品等人率官兵五千人护送陈天平回安南时,却遭到了安南军队伏击。明军不敌,陈天平及部份士兵被俘。陈天平经胡朝审讯后,被“处凌迟罪”。

明成祖说话不算话的次数也不算少,可是当别人欺骗他时,明成祖却雷霆大怒,于是终于派遣大军进攻安南胡朝。

毕竟安南脱离中国的统治已经有一段日子了,风俗语言与中原差异较大,因此朱棣暂时不打算直接占领安南全境,而是打算将安南纳入有邑贵族体系。既然如此,那么陈天平这个棋子自然要好好运用。而既然需要陈天平活着,那么将安成公主下嫁于他自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不能使得陈天平对大明更加死心塌地,那么至少能够以此为借口派遣一支精锐部队作为陪嫁,然后拱卫安南的王宫,更彻底地控制住安南王室。

至于说1年所生的陈天平遇难事件……这个世界上难道没有替身这回事吗?(,如欲知后事如何章节更多,!)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