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1章 明暗之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房大人,在下能帮上什么忙吗?"

"能。"

许宣正襟危坐。

房玄龄道:"负责各郡县唐人街分部主要人员的安全问题。"

"这..."

许宣欲言又止,想了想,还是说出自己的忧虑:"房大人信得过我,我很感谢,但是这件事恐怕超出我的能力范畴。"

不是他谦虚,各郡县的唐人街重要人员没几个水货,这些人鱼龙混杂,谁都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

整个大唐,怕是要来几百上千人。

许宣加上的手下的六十七位信使,真的不够看。

表面上,是许宣和他手下的人保护各郡县唐人街要员,实际上,是防止这些所谓的要员作恶。

唐人街的扩充速度快,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

非要细说的话,鱼多得是,龙没有几条。

房玄龄自然明白许宣的意思,"你只需管控金州、秦州、梁州三地的唐人街成员,其他的,我们会派别人管。"

"在下尽力而为。"

许宣同意了。

"房大人,陛下准备禁制何种境界的修士入凡?"

房玄龄笑道:"金丹期,以及金丹期以上的修士。"

"有些严厉啊!"

"其实也不是很严,只是定个规矩,将来金丹期及以上的修士入凡,必须有朝廷的文书。"

"这敢情好!"许宣举双手双脚赞同。

要是谈判成功,青城山的那些人很难杀掉许宣,除非顶级大佬亲自动手。

问题是,那些大佬不会为杀许宣而亲自动手。

许宣太嫩了,短期内翻不起大浪,甚至永远都翻不起浪花。

刘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很重视许宣,反映到针对许宣的暗杀上,便是派遣道行一般的杀手。

大唐和道盟谈判成功的话,会增加刘营暗杀许宣的难度。

......

天宫酒楼,第三层。

许宣依着阑干,端着酒杯,望着长安城的夜色。

良久,他转过身:"诸位,你们应该也都多少听到风声了吧。"

此间有六十八人,除去许宣,另有六十七人,皆是许宣手下的信使。

顾飞道:"我们听说,其他郡县的唐人街要员要来。"

旁边的人说道:"今晚许大人叫我们来,看来传言不是**来风。"

"嗯。"许宣喝了口酒,感受清凉的风,"再有三日,他们就会陆续动身,十天后在苏府会和。"

顾飞问道:"许大人,我们需要做什么?"

许宣拿出一份名单,"我们需要保护两百零六个修士的安全,名单在我这,但是现在不能给你们。"

信使们边吃饭喝酒,边听着。

"这件事很重要,不能有任何差池!"许宣背对着众人,"如果全程没有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接下来一年之内,天宫酒楼随你们吃喝。"

时过境迁,刚来大唐的时候,许宣可舍不得。

半年多时间,许宣可以拿出三十万两银子,这个三十万两不是纸面数据,是真金白银。

请这些人在天宫吃饭,肉烂在锅里,其实花销并不大,但面子很足。

修士大都不在意饭菜的,但天宫有一样东西对他们有强大的吸引力——酒。

新式酒坊出品的酒有价无市,不是想买就能买的到的。

偏偏大唐酒文化很繁荣,饮酒是达官贵人和修士的共同爱好。

"好了,大家这段时间打起精神,把这件事给我做好了!"许宣拂袖,"饭菜你们随便吃,酒水你们随便喝,怎么痛快怎么来。"

酒过三巡,信使们陆续离去。

许宣留下顾飞。

夜深了。

今晚的天气挺好,月光皎洁,星光璀璨。

"许大人,不知有何要事?"

许宣随口说道:"顾飞,你觉得****厉害吗?"

"肯定厉害,敢小看他的,要么是天纵奇才,要么是傻子。"

"是啊。"许宣晃了晃酒杯,看着杯中的酒水,"可惜,天纵奇才的没几个,但是傻子一大堆。"

顾飞不知道许宣为何感慨,他没有开口。

许宣道:"你说说看,保护前来长安的各郡县唐人街要员,是什么意思?"

"嗯...提防?"

"聪明!"

顾飞挠挠头,"许大人谬赞了。"

许宣叹道:"那些人根底不明,来到大唐的目的千奇百怪,主要是升官发财,但难免有些人心怀不轨。"

"大人想如何应对?"

"尽量别要了那些作乱者的命,如果实在控制不了,可以当场击杀。"

顾飞应了声,他闯荡江湖那么多年了,只需提点一下,便想明白了问题的关键。

许宣沉吟片刻,又道:"前提是,我们自己人的安全必须得到保障。"

"是!"顾飞拱手道。

"对了,造纸厂的事,一直是交给你做的,情况如何?"

"启禀大人,皇家造纸厂进展顺利,我计划增加投入。"

许宣道:"那十万两银子,暂时交给你处理了。"

"是。"

"没事了。"许宣挥了挥手,示意顾飞退下。

待顾飞退下了,此间只剩下许宣一人。

感受着惬意的晚风,暑气逐渐消退。

长安南部的景象尽收眼底,万家灯火,各有喜怒哀乐。

许宣依着阑干,站在那儿很久,一会看看长安城的夜景,一会晃晃酒杯,看着杯中的酒水。

饮完杯中酒,他将酒杯放到阑干上,离开天宫。

药铺的灯还亮着。

许宣推门走进药铺的大堂,孙思邈正端坐着,时不时在《本草纲目》上画几笔。

"老先生,这么晚了,还不睡?"

孙思邈抬起头,放下手中的笔,"不算晚,趁着天气凉快,哈哈..."

"老先生修订的如何了?"

"两成左右,唉...老夫是后来者修订,要比原作者快多了,不知原作者用了多少年啊!"

孙思邈说到这里,忍不住叹息。

在许宣的印象中,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用了几十年时间。

"系统,李时珍用了多久写成《本草纲目》?"

【二十六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人的平均寿命无法和后世相比,二十六年基本就是人生的一半。

许宣也为之感慨,"老先生,此书问世,济世救人,天大的功德。"

"功德什么的无所谓,能救人就行。"孙思邈毫不在意的说道。

境界的差距,很难弥补。

许宣自认境界比孙思邈差远了啊!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