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770章 粮荒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一下多了两百多万张嘴吃饭,粮食又不够吃。

这个问题就像是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君臣二人头上。

两百多万人,可不是两百多万头牛羊,每日里吃喝所耗费的是一个天文数字。

最关键的是,杨七纵然是手里有钱,也没办法弄到粮食。

燕国没粮、辽国没粮、大宋也没粮。

而杨七的后备粮仓南国,也因为这一场大战,被吃空了。

伸手向别人借粮?

那是天方夜谭,现在大家都是穷鬼。

有啥能吃?

啥能果腹?

在这个隆冬时节,成为了两个最大的难题。

想要挖点草根和鲜嫩的树皮充饥都不可能。

除非去吃观音土。

真要让百姓去吃土,杨七觉得自己会羞愧致死。

“我给穿越者丢脸了……”

几番午夜梦回,杨七一直在重复这句话。

但是仔细想想,换做是其他的穿越者,碰到这种问题,也只能望洋兴叹。

粮食,是一个困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大问题。

若非后世袁隆平老先生等众多科学家研究出各种的高产的粮食,恐怕后世的百姓也会因为粮食不够吃而困扰。

杨七觉得,他现在就需要一个袁隆平老先生。

然而,他也只能想象。

以现在的知识水平,是不可能培养出这种伟大科学家的。

但是事情既然发生了,杨七就得想办法解决。

他不可能学萧倬那个贼婆娘,把养不起的人赶出国家去,也不可能学习赵德芳,任由别人挟裹着自己的百姓离去。

养不起就要抛弃掉?

这种事杨七不会做。

从寇准告诉了杨七粮食问题以后,杨七立马召集了他手下的重臣们商议此事。

俗话说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然而,在这种问题上,人再多也没有用。

一群重臣围绕在一起,最终就商量出了两个办法。

一是减少兵马粮草的配备,所有粮草一应减半,供给百姓,确保每一位百姓每天有一碗稀粥或者肉汤能够喝到。

二,购买粮食。宋辽两国虽然缺粮,但是宋辽两国地主们手里,肯定有囤粮。而且还可以向折家、曹家求助。只要付得起足够的价钱,一定能从他们手里弄来粮食。

杨七当即就采用了这两个办法,并且提前一千年,抛出了大锅饭这种传统。

以百人为单位,在一个锅里搅马勺。

燕京城里的官员们,全部被杨七派遣往各府去监督此事。

同时,杨七派出了三队使者,分别前往折家、曹家,以及汴京城购粮。

派往折家和曹家购粮的使者,会直接去找曹折两家主事人,直接从两地大规模征粮。

派往汴京城的使者,则是去找南国钱行,然后以南国钱行的名义,向大宋的粮商和地主们购粮。

分别派出去了人手以后,杨七就在燕京城里等消息。

时间一日一日的往后推。

杨七手里的粮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消耗。

每日,杨七都会踱步到工地上,看着那些勒紧了裤腰带干活的人。

而每日看完了那些勒紧裤腰带干活的人,杨七都会眉头深锁的回到自己的大帐内。

转眼就到了一月底。

杨七和往常一样,出了门,巡视到了工地上。

工地上干活的俘虏们,一个个把裤腰带勒的紧紧的,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哑铃,两边大,中间细。

“啪!”

“赶紧干活……不干活没东西吃……”

监工们的皮鞭挥动着,催促着俘虏们干活。

细心看就会发现,自从粮食不够吃以后,监工们的皮鞭,已经很少会落在俘虏们身上。

他们是燕京城里吃的最少的人,他们也是燕京城里干活最重的人。

人皆有恻隐之心。

到了这种危难关头,谁也不愿意在别人忍受痛苦的时候,再在他身上施加痛苦。

杨七把这个小细节看在了眼里,却并没有追究。

他反而很乐意看到这一幕。

如果他手下的人,全部变成了只会压榨,无度索取的冷血人,那么他的燕国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杨七踱步转了一圈,走到了寺庙门口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刚准备踏步进去,就听到了一声惨叫。

“啊!”

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落到了惨叫声传来的地方。

有人甚至开始跑了过去。

杨七皱了皱眉,也快速的跑了过去。

等杨七走过去的时候,就看到了一群人围在一片刚铺好的青石地基前。

杨七命令扎马合青木分开了人群,他走了进去,就看到一个人躺在地上,早已气绝身亡。

那是一个俘虏。

周遭的俘虏眼睛有点发红,有种随时随地都要暴动的意思。

站在俘虏身前的吕蒙正,不断的劝解着那些围在一起的俘虏,同时暗地里示意监工的将士们警戒。

杨七别过头,凑到扎马合青木耳边低语,“去传我军令,调三万兵马过来,到燕京城外戒备。”

扎马合青木迟疑了一下,“属下一走,谁保护您?”

杨七咧嘴一笑,“你觉得这里的人杀得了我?”

扎马合青木一愣,想起了战场上杨七的英姿,微微点了点头,退出了人群。

杨七继续向前,没过一会儿就到了尸体旁边。

“发生了何事?”

杨七张嘴发问,吕蒙正才看到了杨七到了此处。

吕蒙正赶忙带着一众监工施礼,“臣参见陛下……”

“属下参见陛下……”

“……”

那些俘虏们下意识的就把目光落在了杨七身上。

他们眼睛变得更红了。

杨七就好像是没看见他们的眼神一样,皱着眉头问吕蒙正,“这是怎么回事?”

吕蒙正苦着脸,低声道:“饿死了……”

杨七眉头一挑,冷声质问,“你可有克扣他们的粮食?”

吕蒙正苦笑道:“臣哪敢啊,每日里发放给他们的粮食,都是有定数的。”

杨七皱起眉头,“既然是依量发放,为何会有人饿死?”

“这……”

吕蒙正犹犹豫豫的说不出话。

事实上吕蒙正也不知道这个俘虏为何会饿死。

杨七见到吕蒙正的反应,就猜测到吕蒙正多半不知情,他看向了那些监工将士,冷声问,“你们可有人抢夺他们的口粮?”

“唰~”

为首的监工猛然抱拳,沉声道:“臣以人头担保,我手下将士绝没有人抢夺他们的口粮。不仅如此,还有兄弟将自己的口粮偷偷接济给他们。”

杨七眉头一下皱的更紧。

周遭的俘虏们显然不相信他们的话,一个个并没有放下他们的敌意。

杨七却很清楚,他们不会说谎。

因为在燕京城里监工的这些人,曾经是复兴军的人,他们中间有很多人都见过复兴关外人吃人的一幕。

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饥饿是多么恐怖。

杨七陷入到了沉思。

虽然说燕京城的囤粮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但是每日一碗稀粥的话,勉强还能支持半个月。

由于粮食不够吃,杨七已经三番五次的削减了俘虏们的工作量。

按道理是不该有人饿死的。

杨七下意识的再次看向了尸体,然后顺着尸体抬起头,环顾其他人。

突然,杨七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在这些俘虏人群中,年轻的俘虏们,一个个精神面貌都很饱满;而年老的俘虏,一个个脚步虚浮,面容苍白。

杨七下意识眯起眼,想起了一则关于草原人的传言。

由于草原上经常遭受雪灾,而草原人又是赖以放牧为生,一旦生了雪灾,就会有大批的牛羊被冻死。

在这种灾难降临的时候,草原上的老弱们就会成为牺牲品。

在最寒冷最饥饿的时候。

老弱们将不会再分配到食物。

取暖的时候,年轻力壮的草原人会围在火堆最中间,而老弱则在最外围。

最终,最先被冻死的肯定是那些老弱。

尊老爱幼在这种时候是不存在的。

为了传承,所有的草原人都会在这个时候选择让青壮活下去。

很明显,这些在燕京成立劳作的辽人,正在施行这个办法。

或许他们不仅仅是为了传承。

很有可能还想借此机会,喂饱了青壮,然后趁着杨七麾下兵马饿的虚弱的时候,趁机暴动,然后逃跑。

想到此处,杨七不动声色的抬起头,盯着吕蒙正爆喝,“好你个吕蒙正,真当我好糊弄?若不是你暗地里私扣他们的口粮,怎么会有人饿死?

来人呐,将吕蒙正给我拿下,押回我的行营,我要亲自审问。”

“陛下?!”

“陛下!”

吕蒙正一脸懵逼。

为首的监工将领失声大叫。

吕蒙正虽然到燕京城不久,可是他做事有章法,处事公正,已经渐渐的和大家大成了一片。

大家对于吕蒙正的为人还是了解的。

一个克扣他人口粮的人,怎么会连自己都吃不饱。

杨七却不由他们分说,冷哼道:“怎么?你们也想一起被带走?还是说你们想执意我的命令?你们是军人,不是文人,我作为你们的首领,我的命令你们只有服从。”

为首的监工将领,咬了咬牙,沉重的低下头,抱拳道:“诺~”

懵逼的吕蒙正被扎马合勇士带走了,杨七不耐烦的冲着其他人挥了挥手,“都看什么看,恶首我已经抓起来了。你们还不赶紧去干活,难道也想被抓起来?”

有人顶缸,让俘虏们撒气,他们自然不可能再围下去。

在监工的催促下,所有的俘虏们一哄而散。

杨七赶回了自己的行营,一进行营大门,就看到吕蒙正哭丧着脸,喊道:“陛下,臣真的没有克扣过他们的口粮啊!还请陛下明察。”

杨七一边往自己的座位上走,一边翻了个白眼道:“我知道……”

“啊?”

杨七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定,认真的道:“你要是真的克扣了他们的口粮,我还能让你活到现在?”

吕蒙正一脸茫然的看着杨七,“那您……”

“哎~”

杨七长叹了一口气,细细的将自己的猜测给吕蒙正讲述了一遍。

吕蒙正听完杨七的话,愣在了原地,半晌才深吸了一口气,神色凝重道:“听陛下您这么一说,臣仔细回想了一下,确实如您所说。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可就不妙了……”

杨七点点头,说道:“刚才若不是即时把黑锅扣在你头上,恐怕一场暴动在所难免。虽然他们暴动,不会对我们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这么多免费的劳力不好找。”

吕蒙正点点头,郑重道:“事到如今,该怎么办?还有……粮食什么时候能到?如果粮食不能在咱们存粮耗尽之前送到,一场暴动恐怕在所难免。到时候不止燕京城会有暴动,只怕燕国境内那些存心不良的人,也会借机生事。”

杨七沉声道:“我已经派人去购粮了,这几日应该就会有回复。你且在我营帐里住一日。两日后再回去,到时候装可怜点。

回去以后,一定要把俘虏中的青壮和老弱分开管理。

让那些青壮去干最重的活,让老弱干轻松的。

分割开他们的一切,让他们不要接触。

我倒是想看看,再过几日,他们怎么给我红眼看。”

吕蒙正躬身道:“臣明白。”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

好事很难成双,但是坏事总会接二连三不间断的出现。

过了三日。

燕京城的形势变的更加严峻。

而被杨七寄予厚望的购粮队伍终于有了回音。

行营内。

杨七看着三方急信,差点没把帐篷给砸了。

折家忙着征战西北,也很缺粮。

曹家忙着在大理挖金挖银,大部分百姓都成了矿工了,没多少人种地,也很缺粮。

南国钱行在大宋花大价钱购粮,花了好些天,才弄到了一百万担不到的粮食。

而且还是在大宋朝廷这张虎口里好不容抠出来的一点儿。

一百万担,够干什么?

杨七治下可是有几百万人等着嗷嗷待哺。

一百万担粮食,分到每个人头上,能有多少?

杨七都不敢细算。

盟友指望不上,大国也指望不上。

困境再一次的走回了原点。

一切还是得靠自己。

可是这大冬天的,杨七从哪儿去弄够几百万人吃的粮食?

独自踌躇着,杨七踱步到了曹琳四女暂住的帐篷前。

一到帐篷前,杨七就闻到了一阵饭香。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